有了人气,自然就有了生意。不仅茶馆、酒肆随着大规模的人流在泰山脚下扎根发芽,连供人“解放身心”的风月场所也跟着来了。 于是在山林溪水之间、在勾栏瓦舍之中,大量的莺莺燕燕伴随着欢声笑语倚着门搔首弄姿,挑逗那些“虔诚”拜山的香客们。 大家也知道泰山的道路太过险峻,那条笔直的“通天路”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泰山的险峻更胜其本身的磅礴气势。于是有些人抬头看看山顶,连山都懒得爬,在下面享受几天便打道回府了。最要命的是之前虔诚的富豪们,现在千辛万苦爬上山,却随便应付插柱香,然后匆匆下山找老相好聊天去了。 ![]() 网络配图 这样一来,山顶上的众多道观便断了生计,没有香客的进献如何维持运转。山顶的冷清逼着不少道友们纷纷下山自找活路。 在如此危及的情况之下,如何才能保住泰山大好的旅游资源呢?于是清代乾嘉年间,泰山上一些不务正业的道观掌门们想出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好办法。 也许是迫于生计,或亦道观掌门不忍看到泰山的熊熊香火被山下的妓院逼退,于是决定充分利用自家的优势资源,将香火钱从妓女的手中夺回来。一些道观掌门一狠心,借了一大笔钱将道观重新装修,当然并不是修缮道观。而是将庄重的姑子庙打造成上香、许愿、住宿、吃喝、玩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中心。同时命令观内30岁以下的道姑重新蓄发,并且学习吹拉弹唱,学习描眉画眼,学习陪酒吃饭。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