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妓院也不是吃素,为了保住生意那还不使出看家本领。而山上有些个不正经的道观,为了在重重妓院封锁下突围而出,花重金从济南邀请到名裁缝专门为道姑设计了一种名为“精葛缁裙”的新型道服,再加上配套的首饰做衬托。原本看着无欲的道姑摇身一变成为兼含出家人的超脱与世俗女妩媚并存的样子。 那些偶尔进观准备扫一眼就走的香客们,被浓妆艳抹的姑子深深迷住了。再加上古代没WIFI,那些道姑本身就常年寂寞,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与男人接触自是分外用心。这样一来,那些胭脂俗粉自然被甩出了八百条街,男人们花钱也是不再顾忌,开始对道观大把大把地砸银子。 一传十十传百,这些泰山上的假道观不久就威名远播。在山脚下缠绵的男人们再也不顾山路的艰险难爬,纷纷勇攀高峰。这样一来,假姑子反倒成了抢手物,身价一抬再抬,据说当时一桌普通的酒菜就需要五两银子,随便出一个姑子陪酒就得涨到十两。 ![]() 网络配图 按照现在的物价换算,假道观最便宜的一顿饭相当于现在普通人家两三个月的工资了。这样的身价估计与当时京城的行情相比也不输呢。 山顶的假姑子们享福了,却穷了山下妓女们。本身这行当吃的是青春饭,是耽误不起的。于是山脚下的妓院纷纷照葫芦画瓢,原先富丽堂皇的装修全改成青瓦低檐、尊炉清供的道观。那些胭脂俗粉也摇身一变成为庄衣素色的姑子,甚至连着装都进行模仿。 这样一来,清朝时期的“泰山姑子”不仅成为假道观风靡一时的名片,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用以藏污纳垢的风流之所,其流传之大之广实属罕见。连《清稗类钞》这类民间历史都进行了记载,还有根据“泰山姑子”而写成的戏剧小说。 作为明清时期四大地域特色的妓女群体,“泰山姑子”的存在无疑反映出清朝中期后已显颓败之势,社会风气之糜烂,真妓女假借宗教外衣堂而皇之的做起皮肉生意,让本是清修的好事,却被一些世俗之人做出了污浊之事,何其哀哉!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