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4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兵部是掌管全国军事军备的政府职能机构,差不多相当于“国防部”,历来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此外,兵部还要进行武举,选拔人才。刑部则是国家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工部是管理国家工程建筑的行政职能机关,在六部中排行最末。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
    只是北宋皇帝的两颗棋子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不久便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军事行动,并且让唐代后期的使职差遣制度全面开花。北宋大部分时间都采用这种使职差遣,防止大臣集权,因此宋朝时很少集权、专权。宋朝使职大量产生,许多宰相大臣、重要军职及地方首长都是使职,本官不办实事,而让差遣施行政务,官僚政治发展到此时出现了典型的官僚病,居官不办事也照样可以拿俸禄。宋政府机构臃肿,闲官过多,形成大量徒有虚名的冗闲机构。冗官问题在宋立国之初就出现了,不过宋朝统治者为了分化事权,刻意让功臣武将领厚禄,劝他们去过声色犬马的生活。
    
    网络配图
    宋代开始变三省为两府。设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中书门下在宫中居东称东府,枢密院居西称西府,史称“二府”。二府的首长称作宰相和枢首。同时设三司使掌管财政,首长称计相。这二府和三司使的长官成为实际的宰相,与皇帝共同组成北宋政治中枢。
    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但北宋政府重文轻武,为防武将跋扈,以文制武,实行“兵将分离制”,枢密院可得旨下符调兵,但不能领兵打仗,统兵机构另有禁军三衙。枢密院和中书门下是各办各的事,彼此消息不通,以致枢相调兵,中书宰相竟然不知,只有皇帝才能通盘掌握。
    朱元璋兼职丞相,废除中书省不设丞相。
    自秦时设立的丞相制度到明代朱元璋时画上了句号。朱元璋是怎么启动机构改革的呢?
    朱元璋称吴王时,还没有动这个心思,而是仿照元制设立中书省,作为自己政权的基础,还设置了掌军权的都督府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丞相统率百官,领导礼、户、刑、工四部。等到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他又在四部基础上设了吏、兵二部,六部是中书省的办事机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