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从西屯遗址看北京地区古人群的体质特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中国社会科学报 周亚威 参加讨论

    北京及周边地区先秦两汉人种的地理变迁
    通过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古代人种地理分布的梳理,笔者认为新石器时代姜家梁遗址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应属于“古华北类型”。
    夏商时期,蔚县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的体质特征与先秦时期的 “古华北类型”较接近,但二者在面部水平突度上的差异亦不容忽视,即“古华北类型”较蔚县合并组表现出更加扁平的面部形态,这意味着蔚县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的来源并不单一,可能是在继承了当地新石器时代人群体质特征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外来人群的基因。
    东周时期,“古华北类型”与“古东北类型”居民在该地区的分布呈现出一种犬牙交错状况,两种截然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开始共生于同一区域社会内。白庙墓地和玉皇庙墓地古代居民的种系成分都应属于同种系多类型复杂体,其中白庙Ⅰ组属于“古华北类型”,白庙Ⅱ组属于 “古东北类型”,潘其风先生认为玉皇庙古代居民人种构成是复杂的,群体的种系特征反映出该人群应是由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地区居民长期融合的结果;说明秦汉以降,北京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融合的主要地域。
    西屯汉代组古代居民体质特征与关中地区瓦窑沟组、良辅汉代组及紫薇唐代组古代居民具有较近的遗传学距离,暗示着“古中原类型”居民在汉代就已成为贡献北京地区人群基因的主体。再考虑到西屯汉代组古代居民与延庆军都山墓地玉皇庙东周时期古代居民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笔者认为西屯汉代居民应是来自关中地区的华夏族后裔与当地东周时期土著居民长期融合的结果。先秦时期活动在冀北地区戎狄族群集团的基因,在汉代以后,就已逐渐沉淀在以“古中原类型”为主流的民族融合中去了。
    (本文受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成果(2012-CXTD-01)资助)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