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土司,考古与公众(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 李飞 参加讨论

    
    四
    贵州具有影响力的公众考古实践始于2008年出版的《赫章可乐:2000年发掘报告》。为便于普通读者的阅读,该书在传统考古报告里开设了一些小窗口,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相关章节的内容,即在“考古方言”里穿插了“普通话”的环节,使其晓畅易读[4]。这一尝试引发了圈内圈外的广泛讨论,先后有约10篇书评公开发表。贵州省文物局从2011年开始策划的“贵州文化遗产丛书·考古贵州系列”,计划推出解普及性读物8本,将贵州考古的最新成果用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予以刊布,即用文学化的笔触来表述严谨的学术成果,从而令其在更大的世界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丛书目前已完成撰稿工作,预计2014年初能推出部分成果。这两项实践,应属“考古科普”的范畴,无疑也是公众考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以考古现场为依托,开展深度的、广泛的公众考古活动,海龙囤开贵州先河。基于海龙囤的公众考古实践,在面对面或通过媒体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尽可能调适了各方利益,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同时强化了考古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应。
    但毋庸讳言,我们的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对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未能有效疏导,使其有“亲历考古”的现场体验。再如对公众考古活动开启“民智”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考虑和安排不多。对于后者,我们曾有过惨痛的教训。通过广泛的互动,不法者一旦认识到遗产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便可能受利益的驱使而对其采取恶意的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在“打开天窗”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公众考古遗产地,因此也需作充分的考虑和慎重的选择。否则,所开展的公众考古活动,在普及考古知识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盗墓指南”。
    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公众考古亦不例外。好在海龙囤历时多年的考古发掘活动才刚刚开启,我们的公共考古实践也才刚刚起步,尚有时间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魏峭巍:《分歧与整合:公共考古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江汉考古》2011年第2期,第43页。
    [2][美]尼克·麦瑞曼著,周晖译、方辉校:《公众考古学的多样性和非调合性》,《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第113-114页。
    [3]郭立新、魏敏:《初论公众考古学》,《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第54页。
    [4]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赫章可乐:2000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