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认识 (一)黄河中上游也是中国玉器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以往的认知系统中,学术界曾据中国距今7000年以前的玉器集中发现于饶河小南山遗址、小珠山一期文化、兴隆洼文化、后李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认为中国玉器最早起源于东部濒海地带。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看到,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玉器可以早到距今9000年,与近年发现的长江中游彭头山文化玉器年代相当,均属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器。因此,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25]。 (二)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目前为止,黄河中上游一带发现的前仰韶时代玉器单体总数为102件,其中包括绿松石77件,萤石20件,玉质3件,水晶1件,滑石1件④。关于绿松石的产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经科学检测认为,贾湖遗址的绿松石有可能来自河南本省的淅川县[26]。这就是说,黄河中上游一带的早期绿松石制品,所用材质应是就地取材。也就是说,我国内地较为丰富的绿松石矿藏,是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传统所以产生和发展的深层物质根源。 (三)用于宗教礼仪活动是早期玉器的基本功用 材料表明,本区早期玉器主要出土于少数随葬物品相对丰厚的高级墓葬和个别带有祭祀性质的灰坑。以贾湖遗址的发现为例:该处遗址曾先后清理墓葬445座,其中发现玉器的墓葬仅有16座。这些出土玉器的墓葬,均有数量不等的其他随葬品伴出,其中包括明显属于礼乐用器的龟甲和骨笛等高档物品。值得注意的是,M477将两组6件圆形穿孔绿松石珠置于眼目之上的做法与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发现的用半球形玉珠来表现女神眼睛的创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迹象表明,玉器一开始就是社会分化的产物,其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 注释: ①该遗迹最初认为是灰坑,编号为H163,后认为属小型房址,故编号为F12,综合各种信息,此遗迹性质实则属祭祀坑。 ②本次发掘共发现墓葬5座,其中的M16为玉殓葬(笔者注)。 ③H183为一椭圆形袋状坑,与玉环同出的器物还包括三足罐、平底罐、凹底罐、钵等,其性质不属垃圾坑,也有别于一般的窑穴。 ④其中,裴李岗文化玉器97件,包括75件绿松石,20件萤石,1件滑石,1件水晶块;大地湾文化共发现玉器5件,包括2件绿松石,3件闪玉制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