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司马迁著《史记》,在全书编纂的总体设计上,以“本纪”列在其他四种体裁之前,这一安排,突出地体现了其深邃的历史哲学和强烈的信史精神。十二本纪“包举大端”,提纲挈领记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各项大事,构成了全书的主干,其余篇章,或表,或书,或世家,或列传,都与本纪相配合,因而显示出华夏民族自文明初始至其当代历史演进的大趋势;又因有本纪作为总纲,其他篇章中的记载都围绕此展开,紧密联系,因而使这部内容丰富复杂、上下贯通漫长年代的巨著,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再者,本纪所载,既重在凸显政治设施的得失,彰明其盛衰兴坏之理,且又以艺术性手法,刻画处于历史变局中心的君主独特的性格、襟怀,所写的西楚霸王、汉高祖,更是栩栩如生,使后代读者产生无穷的感奋和慨叹。“本纪”的又一项重要史学功能,是反映出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发展和巩固,反映出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结构的等级制特征,因而成为时代的投影。这也是后代修史者“递相祖述,莫能出其范围”的深刻原因。 关 键 词:《史记》/本纪/史学功能/中国历史编纂学/民族文化创造力 作者简介: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学。 当前,进一步发掘和总结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力,对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创造民族新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司马迁的不朽杰作《史记》,是华夏文化经历长期的孕育、积累之后,在西汉这一特定时代绽放的奇葩,兼具内容上的丰富生动和编纂结构上的严密完美,二者高度统一。《史记》的编纂成就,标志着历史上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在今天需要我们运用新的视角,深入地加以剖析,并从而得出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结论。 《史记》的编纂结构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构成。 “本纪”列在首要地位,始自《五帝本纪》,终于《孝武本纪》,共12篇。毫无疑问,本纪的设置和撰写凸显出司马迁的睿思和匠心。为什么《史记》的编纂能够取得如此高度的成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又为何《史记》能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传统史学的楷模?这显然与本纪之设置和撰写的成功有极大的关系。今天,我们应有新的视角对此做深入探讨。这就是,除了分析本纪各篇本身的成就以外,还要把握“本纪”在《史记》全书中的地位,本纪与表、书、世家、列传的关系;还要从史学演进的长河中,考察后代修史者对“本纪”运用的得失利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