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统一战线为战胜日寇整合军事和精神力量 建立全国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5年11月在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政治主张。1936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结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中国抗日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定要实行党对抗战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面抗战,反对片面抗战、反对妥协退让。但是,蒋介石执行的是一条只限于军队参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一个是倚重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一个是动员组织全民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两相比较,泾渭分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矛盾和斗争。 中共全面抗日主张,符合全国人民的抗战心愿。很多有识之士,日渐倾向并认同于中共领导的全民抗战路线。不仅是小资产阶级,就连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之际,也纷纷要求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批海外华侨回国参战或捐资捐物。 上海利用五金厂厂长沈鸿在日本入侵上海之际,将自己的10台机床和8名熟练工人一起带到延安,参加共产党,发展边区工业。 留学法国、主攻肺科、获都鲁士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何穆,偕同已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的夫人陈学昭,带着一架当时属于高尖端医疗设备的手提X光机和治疗气胸的空气压缩机,于1938年8月,冲破重重封锁来到延安,为抗日将士医病疗伤,极大地提高了延安革命队伍里的医疗水平。 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里,有袁世凯的孙子,有冯玉祥的侄子,有国民党元老钱来苏的儿子、儿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一切为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延安集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爱国人士、民主人士,整合了全国政治和武装力量,形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帝国主义必败、中国人民必胜的历史潮流,鼓舞着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士气和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