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通史(以下简称“海交史”)是中外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涵盖港口史、造船史、航海史、贸易史、移民史、宗教史、外交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诸多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的海交史研究历经百余年,从肇始到勃兴,研究成果日益为学术界所瞩目。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推进的新阶段,这一学科发展迎来新机遇。 资料整理及前期研究奠定发展基础 中国海外交通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海交史,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开展海交史研究,严格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高华表示,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海交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在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其后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陈高华表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交史研究取得明显进步,在资料整理、工具书编纂、文物考古、外文文献翻译、专门研究方面涌现出众多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教授孙光圻表示,这一时期,海交史研究领域涌现出众多专家学者,各类研究专著与文章纷纷问世,而且国内学者及科研单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各地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举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和活动。 学科研究再添关键词 在发展中,“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海交史研究界与国际学术界建立联系的纽带。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多国学者和新闻机构组成科学队伍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考察,1991年2月在福建泉州召开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数次在泉州举办丝绸之路专题研讨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