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黄清海那儿了解到,闽南侨批中有不少记载华侨饱受战争苦难、积极参与抗日的珍贵史料。 鲜活内容对宏观史形成补充 抗战家书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各阶层人民的心路历程。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韩伟看来,要完整地再现抗战史,展现中国抗战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不仅需要宏观史,而且也需要家书等微观史。抗战家书能更为鲜活地展现整个抗战史,同时也对政治、军事等宏观史形成补充,如具体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将领、伤亡情况,书信与官方档案史料的比照,更能客观地呈现纷繁复杂的抗战真实情况。 学界一般将抗战家书分为两类,一类是抗战时期政要、名人反映抗战的家书,有的还记载了相当多的抗战史实。这类家书大多已经公开出版,也常常被学者们在研究中所采用。另一类是藏于民间的普通人的家书,零星地见诸报刊。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行动,使得普通人的家书被集中“打捞”出来。张丁认为,家书特别是出自普通人的家书内容尤为真切,这对还原历史真相非常重要。同时,家书是带着情感的史料,它反映了写信人的内心世界,这利于研究抗战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比如国共将士们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民众是怎样看待战争的、民众遭受了怎样的心理磨难、从中又能看出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等。 目前国内学术界利用抗战家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重要历史人物书信的关注,对基层官兵以及普通民众的家书挖掘不够。韩伟认为,未来对抗战家书的研究,一是需要放开研究的视野,充分将抗战家书与全民族抗战的大历史研究贯通起来,在整体抗战史的谱系上解读家书的历史价值;二是需要更重视搜集、整理抗战中普通人的家书,通过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所闻所感,反映抗战更多的细节,同时也通过普通人的思想、语言,凝练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抗战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清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