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志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后,地方志工作走上了依法治志的轨道,在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多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的原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脉络清晰,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志工作者必须把握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使地方志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融相通。 地方志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地方志自成一脉,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纵贯古今,横陈百科,有助于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有力话语体系,不仅有助于认清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鲜明特色,更有助于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推介一批高质量地方志成果,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准确呼应了时代要求,提出了全国地方志系统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中国地方志推介出去的目标,主动把地方志工作融入国家战略,力求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