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7天时间、185场会议,来自全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历史学家汇聚泉城,描绘出一幅百花竞放、各显芬芳的世界史学景观。这场国际史学盛会是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津逮,也是中国瞭望国际史学的窗口。记者从大会的众多议题中梳理出三大亮点,以此管窥国际史学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趋势一: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藩篱 与历届大会相比,此次有更多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历史学家与会,大会设置的议题涵盖了世界所有地区,所有议题的讨论也被要求吸纳西方世界之外的历史学家参与……大会的种种“特殊”安排背后折射出当今国际史学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藩篱、走向全球史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一周的所有议程中,中国是主要议题之一,是一次特别成功的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或西方中心论的尝试。”在此次大会上卸任的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在作大会总结报告时说。 此次大会的首要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 吸引了来自意大利、法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学者的积极参与。中国是考察全球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维度,考察中国与世界多元文明的历史互动也是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学者们力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勾勒历史上的中国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当中所发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教授玛利亚·埃利萨尔德说。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安妮·库伯和迈克·斯皮德尔认为,作为贸易线路,丝绸之路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联系在一起,长时段贸易带来了沿线国家之间信息的交流。他们以《后汉书》关于“大秦”的描述为根据,将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交往追溯至中国汉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讲述了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如何构成早期全球化故事的一部分。明代的白银货币化是中国本土一个非常重要的变迁,它恰恰发生在16世纪全球化开端之前,直接引发了中国和全球的联系。在全球化进程开端之时,中国通过白银和世界连接起来,而且为全球经济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