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认真总结、研究学术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学术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优秀学术传统。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四运动以来,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南和方法论基础,这是由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选择。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必须在这一理念下进一步构建自身的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赖以形成的主体和基石。 第二,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中华思想史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果。打造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史研究人才队伍。在中华思想史的编研过程中要加强人才建设,要通过聚集人才,特别是组织中青年学者参与中华思想史研究,努力造就一批坚信马克思主义、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思想史研究的高端学术人才,推出一批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坐得了冷板凳、思想史研究功底扎实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直接对话、有实力争夺思想史研究国际话语权的国际型学术英才,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派的人才队伍。 第三,打造一流的学术交流、传播平台,坚持学术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史学界开展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和营养,同时又为人类文明的提升贡献中国思想的智慧。就当前来说,我们要打造好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建设好中华思想通史网站,并通过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以及我院众多权威学术期刊,把我们的思想史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推介出去。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学派和话语创新,就将前途光明、灿烂而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严的当代中华思想史学派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作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本文系作者10月24日在首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摘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