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流史的文化视角 明代卷以《明史·日本传》为内容。该卷研究分两部分:明代中日两国交流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考证。前一部分,作者对这一时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有一定影响的人物进行一一分析,其中包括洪武七年(1374)入明的日本人、足利义满、到过平阳的古代日本人、永乐年间被倭寇虏走的中国人。除了对重点人物的研究,书中还对这一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考证与分析。例如,洪武五年明朝遣使琉球一事,作者对杨载使琉“归道顺访”还是“衔命宣谕”进行阐述,并对杨载出使是否到达琉球给出自己的见解。此卷还就《明使被“拘之二年”之真相》《胡惟庸通日谋逆与中日关系》《关于建文朝对日交流的几个问题》《永乐朝征倭论考》《足利义满与明断交的理由》进行了详尽论证。 另外,该卷封面图为“遣明船”,根据编者介绍,此图为画师按照遣明船的样子绘出日僧圆仁在回国途中拜祈的场景。将此图置于封面,想必有编者考虑,也从侧面显示出遣明使在明代中日交流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清代卷内容包括对《清史稿·邦交志·日本》的注释、杂考、研究余录和《清代中日相关条约》附录。卷首的解题对《清史稿》作为正史的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对其内容、结构、版本以及编纂过程进行逐一介绍。同时,作者对《清史稿·邦交志·日本》的内容取材自黄遵宪《日本国志·邻交志》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关于《清史稿·邦交志·日本》本身的讨论,作者就《陈能怡拟稿〈邦交志·日本〉》《〈清史稿·邦交志·日本〉与〈日本国志·邻交志〉》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向读者展示了《清史稿·邦交志·日本》的撰写背景。 为他国书写史传的担当 王勇主编曾对研究“二十六史”的重要性这样评论:千余年里不间断地立传记录日本的,只有中国官方正史,即二十六史。各朝史官、学者续写不辍,集国家之力,为周边国家书写史传,持续千余年而未曾间断,涉及的国家或民族近百,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体例之完备、内涵之丰赡,堪称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迹。它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的弥足珍贵的文字实录,填补了许多国家早期文明的“成文史”,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与国家贡献。 这套丛书系国内学界首次系统、完整地对正史中“日本传”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的学术书籍。根据最新消息,丛书将作为中国展区图书之一,在2017年第24届日本东京国际书展中展出。相信它的出版,定会在国内日本学和中日交流史学界反响连连。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