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荣维木、沈强、刘庭华:论抗战精神(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日报》2014年09月0 newdu 参加讨论

    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主持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得更强烈、广泛和持久,充分体现了抗战精神的本质。其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刘庭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超越了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和不同军事集团的常规范畴,其最高层次和其他层次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有机结合点,使爱国主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它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如宋朝岳飞、文天祥的“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也有别于近代“义和团”的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近代以来许多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爱国主义只是表现在某一派别(如统治集团的主战派)、某一阶层、某一团体,其范围窄,力量小,从来没有达到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抵抗的程度,有时还不如农民起义的规模能量,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抵抗外敌入侵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抗日成了全民族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各军事集团的共同信念及判断是非的标准。各阶级、各政党、各派别和各军事集团均能以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舍去历史上的旧有恩恩怨怨,自觉地使自己的利益服从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这个最高的民族利益,为祖国的危亡、民族的命运,捐弃前嫌,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这就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灵魂和本质所在。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这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和质的飞跃。
    沈强:抗战时期,民众觉醒和民众参与达到空前高度:在献金运动中,连衣衫褴褛的乞丐也慷慨捐输;在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以“抗战到底”作为春联的横批;无锡雷尊殿道士、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在贫病交加、食不果腹之际,仍以“说新闻”的特殊艺术形式,怒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向民众传递救亡的吼声。
    抗战精神是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主持人:随着日军侵略步伐的加速,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捐弃前嫌,联合抗日,这种大局意识保证了民族团结和一致对外,从而最终战胜敌人。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种大局意识?
    刘庭华:近代反侵略斗争史告诉我们,光有爱国主义精神还不足以打败外敌入侵,只有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才能战胜敌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内涵的核心体现,是爱国至上,团结御侮的最好明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抗日战争中,日军的主要对手,既不是甲午战争时的腐朽、软弱、无能的晚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窃国大盗袁世凯政权和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而是面对一个团结起来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中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
    八年抗战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的各阶级、各政党、各派别、各军事集团,虽然也为各自的利益斗争过、磨擦过,有时甚至矛盾十分尖锐,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却始终没有破裂,一直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可以说,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巨大民族觉醒的生动体现,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沈强:在民族存亡续绝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海内外华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特别是已经对峙十年之久的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云南,20万各族同胞自带干粮,手挖肩扛,用9个月时间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近千公里长的滇缅公路,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称赞说:“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这真是“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