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古今文献 >

博采旁搜多语种古代民族志文献(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记者 曾江 参加讨论

    阿拉伯文、波斯文文献史料价值突出
    我国民族志文献有许多是非汉语文献,涉及许多语种,对于多种文字史料的比较研究,绝非仅通某一种特定民族语言或民族历史文化的专家所能独力解决,而是需要各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记者了解到,参加该项目的学者各有研究专长,课题组具有较强的语言优势。同时,项目组多次赴国外搜集和整理资料,今年以来就先后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搜集相关研究文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研究中涉及波斯语、阿拉伯语文献。刘正寅介绍说,波斯语、阿拉伯语虽然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但历史上被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用作书写语言,产生了大量的民族志文献,同时,域外阿拉伯文、波斯文文献中也保存了有关我国古代民族的数量可观的描述,这些文献都具有非常宝贵的史料价值。“可以说,对于中古以降的民族史而言,波斯语、阿拉伯语文献是仅次于汉文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以前受语言条件所限,我国民族史学界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能直接使用这些文献进行学术研究。”
    对此,南京大学教授华涛也认为,“中国史学界总体上对波斯语、阿拉伯语文献资料的认识和利用非常欠缺,对史料的总体状况没有认识,利用也很零碎。”因此,波斯语、阿拉伯语民族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成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波斯语文献《史集·部族志》为例,刘正寅介绍说,该著记述了辽金元时期蒙古高原上各民族各部落的情况,是研究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形成、分化、发展历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史料之一,弥补了汉文史料对10—13世纪这一地区记载的匮乏,是古代民族志书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项目组成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一丹说,“早在17—18世纪西方学者就注意到阿拉伯语、波斯语文献对东方民族史研究的意义,之后随着对波斯文史料的重视和发掘,《史集》的整理和翻译也于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逐渐发展起来。”但直到现在,中国学者对这一重要文献的利用主要还是通过俄译本和由俄译本转译过来的汉译本。因此,项目立项以来,课题组就搜集了该文献的多种波斯文版本,并组织了“波斯语民族志文献研读班”,在京项目组成员于每周一次的研讨班上,对该著作进行整理与研究。该项研究已将其中部分重要部族的篇章首次由波斯文直接译为汉文,纠正了以往翻译中的一些错误;同时勘比蒙、汉文资料,对文中涉及的民族、地理、人物、事件等有关问题做了研究,为北方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