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生写过不少对联,而且善于运用对联言志、抒怀、寄情,其对联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练,无论用典或对仗都有他的特色。 周恩来自幼诗文皆工,擅于撰联自然是一位高手。早在1915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为自己撰自勉联,以座右铭律己,要求在交友、读书中必须做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透彻、精当地阐明了交友处世与读书学习的关系。 1916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的同学王朴山赴东灜留学,临别时,周恩来赠联一副纪念:“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寥寥八字,颇有气魄。 周恩来参加革命后,长期担任领导工作,这一时期写联颇多。1922年,共产党员黄正品被敌人杀害,周恩来怀着悲痛的心情,为烈士题写了“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的挽联,寓意革命种子在烈士鲜血的浇灌下,必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革命必定成功。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平江惨案”,杀害了我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留守处的罗梓铭、涂正坤、吴贺立等人。周恩来为悼念烈士,写下了一副挽联:“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同胞须猛省,猜疑摩擦,皆蒙日寇阴谋。”在痛悼烈士的同时,呼吁国共两党和全国同胞团结合作,共挫外敌。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病逝,周恩来撰写了“民族英雄;吾党战士。”言简意赅,盛赞其爱国精神。 1939年7月5日,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其父亲郭朝沛在四川省乐山县病逝,享年86岁。当时国共两党要人及社会名流纷纷赠送挽联,以示哀悼。挽联多逾300,佳作不少。周恩来因同年7月10日从马上跌伤右臂,在苏联治疗,闻耗后发回了以下挽联:“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代文人称哲嗣;我游外邦,公归上界,遥瞻祖国吊英灵。” 1939年7月,音乐家冼星海赴延安首次举办《黄河大合唱》演出,周恩来听后十分激动,演出结束后冼星海请周恩来书写意见,周恩来略一思索,当即书赠一联:“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岀呼声。”对抗战文艺工作者发出了号召。 1939年9月21日,著名经学家吴承仕不幸病逝,年仅56岁。1940年4月16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会,周恩来赠的挽联是:“孤悬敌区,舍己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振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 1940年3月5日“学界泰斗”蔡元培在香港病逝。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撰送的挽联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精辟地概括和褒扬了蔡元培先生的辉煌一生。 延安时期,董必武参加象棋比赛,八战全胜后,周恩来撰联赞曰:“陕甘难越三重险;董老确高一着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