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当年,美国有一项称为“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计划”的援助项目,它始于1940年,最初只是针对拉美国家。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加强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首次在西半球之外增添了对华关系项目,邀请中国在教育、农业、工程、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精英去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从1943年到1947年,中国共有26位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分四批应邀访美。第一批的人员中,除了费孝通,还有金岳霖、蔡翘、刘乃诚、张其昀和萧作梁等6人。 1942年11月,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代表美国国务院,在通知中国教育部的同时,正式向中国6所大学校长发出邀请函,请求他们各推荐一名教授赴美讲学。1943年1月底,这6位人选最后确定:西南联合大学哲学教授金岳霖,中央大学生理学教授蔡翘,武汉大学政治学教授刘乃诚,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张其昀,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四川大学政治学教授萧作梁。这几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除了张其昀、萧作梁外,其他4位都在国外受过教育,英语流利。其中金岳霖和蔡翘都曾长期留学美国,金于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蔡于192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刘乃诚和费孝通则是伦敦大学校友,分别于1930年和193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这6个人当中,年纪最轻的是费孝通,时年32岁。 1943年6月-1944年7月期间,费孝通在美国做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当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任职于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负责费孝通的北美旅行。费正清作为高思大使的特别助理,也曾为推进此项目的实施做了大量工作。他在《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记载道:“到1943年底,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邀请6位教授前往美国,在我的督促下,哈佛燕京学社为6位教授每人赞助1000美元,其他8位教授每人500美元,共计1万美元。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也按同一方针组织了类似的援助活动。” 费孝通的主要留驻单位是哥伦比亚大学,他在哥大见到了社会史家魏特夫和人类学家林顿(RalphLinton)。林顿让自己的一位研究生帮助费孝通完成一部英文书稿。帕森斯当时实际负责哈佛SOA(海外管理学院,SchoolforOverseasAdministration)的事务,利用这个机会,邀请了费孝通和魏特夫去演讲。 在这个学院的秋季课程表上列出了两次费孝通和帕森斯一起上的课:10月11日费孝通和帕森斯一起上“中国的乡村社会”;10月18日费孝通和帕森斯一起上“中国的镇”。费孝通在哈佛期间,也和社会学系的教授们有所接触,只有帕森斯对他比较热情,其他人均比较傲慢和冷淡,这使得费孝通对哈佛社会学系感到十分失望。他在哈佛还接触了远东系、商学院的一些教授,但他在1943年10月21日写给费慰梅信中抱怨说,哈佛汉学家们比较空虚和迷失于过去,而只有商学院的玛约(EltonMayo)和怀特黑德(T.NorthWhitehead)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他在远东系接触的汉学家应是魏鲁南,魏不关心当代中国,甚至不通现代汉语。当时在哈佛求学的杨联陞、周一良等人似乎和费没有接触,杨在给胡适的信里没有提到费的来访。 在接受汉语培训的数千名美军士兵中,日后最为学界所知的是明史专家牟复礼(FrederickW.Mote),他的中文名字取自《论语》中的“克己复礼”。牟复礼在他2010年出版的英文回忆录《ChinaandtheVo⁃cationofHistoryintheTwenti⁃ethCentury》中介绍,当时来哈佛ASTP远东组做讲座的校内学者包括帕森斯(TalcottParsons)、沃德(LauristanWard)、华尔纳(Lang⁃donWarner)、魏鲁南(JamesWare)、叶理绥,以及校外学者胡适、费孝通、魏特夫等人。他的中文班主讲教授是赵元任,主要助教是周一良先生的夫人邓懿,但他和担任日文助教的周先生也有来往。牟复礼的ASTP经历对他个人的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后来作为美军战略服务处人员参与监督京津冀一带日军投降之事。抗战结束后进入金陵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在华盛顿大学获得中国史博士学位,最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奠基人。 耶鲁大学受美国陆军委托,在1943年成立远东语文研究院,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是金守拙(GeorgeKennedy),采用的是拼音法教学,所用的第一本教材《SpeakChi⁃nese》(中文口语)由金守拙、赫德曼(L.M.Hartman)编著,1944年由亨利霍尔特(HenryHolt&Co.)出版社出版,留美学者房兆楹曾为该书撰写过序言。之后又出版了练习会话的教材《ChineseDialogue》(华语对话),整个耶鲁大学汉语教材的系统便是以这两本书为基础发展下去的。 二战期间,房兆楹受美国陆军军部之聘,在耶鲁大学ASTP班教美国军人学习汉语。他和美国学者霍克特(CharlesF.Hockett)合作,在金守拙、赫德曼出版的《中文口语》的基础上,将此书扩充到两册本的汉语口语教材,列入美国“陆军部教育手册”(WarDepartmentEdu⁃cationManual),于1944-1945年在华盛顿出版。这个汉语口语课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76年、1980年再次印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