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潘望 参加讨论
 
    五、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央财政经济机构大纲(草案)》。6月4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会议,宣布派陈云、薄一波负责筹备组织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一些老熟人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干?陈云的回答很谨慎,也很平淡,只说了一句:“安下地盘后试一试。”
    然而正是这一“试”,“试”出了全国的物价稳定、财经统一,“试”出了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7月12日,陈云主持召开了中财委成立会议。刚开始,中财委只设立了计划局、统计局、劳动局、合作事业指导局、私营企业管理局等几个部门,组建了以内地调剂为主的粮食、花纱布和以出口为主的猪鬃、土产等10个公司,外加一个进口公司,机构、人员短小精悍。
    为了能够胜任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重担,陈云以“不拘一格”和“五湖四海”的方针,从各大区、党内外选调各种精通专业知识和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例如,计划局的局长、副局长一共七位,局长宋邵文是华北调来的,副局长朱理治、曹菊如是东北调来的,杨放之是华北调来的,而孙越崎、钱昌照和孙晓村则是党外民主人士。著名化工学家、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侯德榜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被陈云请来担任了中财委高级技术顾问。
    在求贤若渴的陈云敦促下,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也担任了中财委的副主任。他还推荐章乃器出任中国人民银行顾问,并在中财委内留用了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15位高级专家。
    在中财委的班子搭起来之后,陈云受中央委托,于7月19日前往上海,一方面调查和解决上海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在那里召集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五大区财经领导干部开会,研究解决全国的财经问题。
    当时,通货膨胀自1937年开始,已在中国肆虐12年之久。到1949年5月前,上海物价指数同1948年4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时相比,竟上涨了近14万倍,纸币几乎变成了废纸。
    与此同时,为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军要继续向全国进军;为了稳定人事,人民政府要接收大批旧政权的公教人员,救济灾民和失业的工人、知识分子;还要拨出经费抢修铁路,兴修水利,提供生产贷款,等等。这使中央财政支大于收,不得不超量发行货币。但更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国民党和投机资本对新解放城市的捣乱与破坏。
    面对这一切,对新中国本来就抱有敌意的帝国主义在一旁幸灾乐祸,同情新政权的国内外朋友对收拾这个烂摊子缺少信心,投机资本家则想趁此机会与共产党较量一番,大捞一笔。他们叫嚣说:“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打0分。”因此,能否控制住通货膨胀这个脱缰的野马,成为对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共产党人的严重考验。
    解放军占领上海后,以1:10万的比例,用人民币收兑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但在收兑工作结束后,人民币却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上的流通币,取而代之的是银元。
    原来,上海的投机资本利用居民保存钞票不如保存实物的心理,任意抬高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在短短10天内竟上涨近两倍。商家纷纷用银元标价,人民币被拒收,形成了人民解放军能进城而人民币进不了城的诡异局面。
    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市场,上海市人民政府不得不抛售10万银元。但这些银元被投机势力悉数吃进,没起作用。陈云接到华东财委的报告后,于6月8日签发中央财委致华东局、华中局电,指示他们严厉打击银元投机活动,明令禁止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流通,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铁路交通事业(包括市政公用事业)和税收一律收人民币,通过各人民银行检验资金。
    华东财委和上海市政府先通过报纸、广播电台发表社论和领导人讲话,要求投机分子立即停止犯罪活动。在规劝无效的情况下,上海军管会于第三天派出军警,一举查封了投机分子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与此同时,上海方面采取了电报提出的各项经济措施。不出一个月,猖狂的银元风波即被平息下去,人民币终于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银元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投机资本的活动很快又从金融领域转向商品流通领域,从6月10日到7月21日的一个多月中,以米价带头,纱布跟进,带动物价全面上涨。与此同时,上海工商界面临原料缺乏、资金短缺、销路呆滞、企业亏损、劳资双方关系紧张等一系列严重困难,停工歇业的工厂竟占工厂总数的20%还多。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更是放出谣言,说什么“中秋节要回上海吃月饼”,“春节要来上海吃年饭”,扰得人心惶惶。
    10月15日,投机资本在囤积了大批粮食、纱布以后,在上海、天津再次发动了一场涨价风潮,并迅速波及华中、华北,进而导致全国物价猛涨。
    面对物价涨风,陈云电示东北,紧急调拨一批粮食到北京,要求他们保证每天发一个列车。到11月13日,陈云认为全国平均物价比7月底上涨近两倍,已有稳住的可能,于是起草了一份电报,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全力稳住物价。
    电报共提出12条措施,其中主要是:调运集中粮食、纱布,力争于11月25日,至迟30日完成,然后于11月底12月初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一齐抛售;收缩银根,各大城市开征税收,暂停除中财委和各大区财委批准之外的一切银行贷款、工矿投资和收购资金的支付,迟发地方经费半月或20天,叮嘱部队后勤不得将军费投入商业活动;为教训投机商人,在抢购风盛时,趁机抛出冷货、呆货,待他们吐出主要物资时再趁机买进。
    11月底至12月初,中财委一声令下,国营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一齐大量抛售粮食、纱布等主要物资。投机商开始不知是计,大量高价吃进,但随着国营公司的货物越抛越多,价格越压越低,才感到大势不妙,只好以低价向外抛售。
    这时,国营公司反过来买进,大批投机商因无处借款,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有的甚至跳楼自杀。上海资本家事后表示:“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给了上海工商界一个教训。”
    这次成功的战斗,史称“米棉之战”。陈云通过成功指挥“银元之战”、“棉纱之战”、 “米粮之战”,彻底打垮了投机资本,向世人宣告,共产党人不仅能够打天下,也能够坐天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