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之作,虽以工具书论,但可供游览者观土风,为政者知地情,文史学者征故实,师生者查资料。地方文献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也是民族生存绵延之根源,亦系一地建设发展之依据。” 岭南历代涌现出不少热心搜集整理乡邦文献的人士。见诸史料记载者,明清两代尤盛。如张邦翼《岭南文献》、屈大均《广东文选》、吴兰修《岭南丛书》、伍崇曜《岭南遗书》、吴道镕《广东文征》等,对汇集保存岭南地方文献厥功至伟。及至20世纪初,杜定友先生和冼玉清女士,对岭南文献整理研究孜孜以求,撰写多部著作。番禺黄雨亭荫普先生,喜搜乡贤遗著垂60年,集腋成裘,编辑《广东文献书目知见录》《补编》,并于20世纪70年代面世。50多年来,由于岭南文化研究深入开展,特别是国家(包括广东)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以及广东省市编印地方文献书目和各种专题书目,需要在文化、教育界深入进行古籍普查、著录和汇编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在省内外发现一批新的岭南地方文献和版本,为扩容岭南文献书目提供了有利条件。2002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文献综录》,受到学界关注。此书收入“岭南丛书”,由中山大学骆伟教授主编。 起汉代迄近代 收录文献近8000种 15年来,大量新的岭南优秀地方文献不断被发现,原有《广东文献综录》中的信息不断被订正、补充,远不能适应当下文献整理及学术研究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下,骆伟教授以耄耋之年,将各地新发现的岭南文献考证归类、粘贴爬梳,重要条目详加按语,历经五年编著了《岭南文献综录》(以下简称《综录》)。《综录》收录文献近8000种,如将丛书子目包括在内,全书所列文献逾万种。包括:(一)粤人著述。指祖籍、寄籍或圆寂岭南者,其著作方式包括撰、著、述、编、辑、释、注、考等,他们是岭南文化的创造者和代表者,是《综录》的主体部分。(二)记载岭南事物的文献。主要指人、地、时、事、物,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习俗民情以及自然资源等的文献,包括粤人和其他地区人士的著述。(三)岭南刊行的文献。主要指历代刊行的重要文献,包括刊印、活字、套印、铅印、石印、稿钞等,这是考察和研究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录》收录文献的时间起汉代迄近代,凡书写或刊行于1911年以前并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文献(如蝴蝶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均以收入;部分有影响的人物及其著作,时间延续到民国时期,如容庚、陈垣及其著作等。考虑到历史和地缘传统关系,收录文献的地域范围以近代广东行政区域为主,即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广西的钦州、北海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综录》分为经学、哲学宗教、社会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及综合十大部,下设若干类目,作为类分文献的依据。 富而好学 折射岭南文化发展脉络 一部《综录》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比如,早期著述本土作者甚少,宋元以后渐多,尤其是明清以后,粤人文集之富,几可与江浙颉颃。就文学部总集别集而言,总共就有2000多种。丛书类如同治二年(1863)刊刻的《柳堂师友诗录初编》,达218种之多。再如,阮元督粤常被视为岭南汉宋学术的转捩,从《综录》所录阮辑学海堂刊本《皇清经解》1400卷,即可想见其努力与嗣响。后来张之洞主粤,又聘顺德李文田为总纂,刊刻《广雅书局丛书》159种2242卷。这些“大体量”丛书的刊刻,反映了当时“文化大省建设”的实绩。最足以反映岭南文化昌明、堪称新的文化中心的是光绪间《粤雅堂丛书》等刊刻,至今嘉惠学林。《粤雅堂丛书》由十三行富商伍崇曜辑刊,共30集,另一行商潘仕成也刊刻了《海山仙馆丛书》56种。此外,南海孔氏《岳雪楼丛钞》据说数量达千种以上,今中山图书馆所藏即逾500种。如此富而好学、人心向学,谓之“文化强省”亦不为过。 再从《综录》所收述粤专书来看,明清以来此类文献日渐增多。与此同时,粤人自述岭南风物也越来越多。如明代郭棐的《粤大记》及《炎徼琐言》、邝露的《赤雅》,入清则以屈大均《广东新语》最为经典,其他如梁松年的《梦轩笔谈》、颜嵩年的《越台杂记》、谢兰生的《游罗浮日记》等。 专而精 广泛涉猎他者笔下岭南 《综录》在分类上具有专而精的特点,仅举数例:收录岭南历代方志类图书千余种,极大方便了地方志的研究与整理;岭南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镇,书中共收入起隋唐迄近代50多位岭南高僧的著述,如唐代六祖释慧能著述8种,明代释德清著述40种、释函昰著述5种,清代释弘赞著述16种;收录大量岭南剧本,尤其是俗曲类,包括木鱼书、龙舟歌、南音等民间文艺形式剧本1800余种,为集中整理和研究岭南曲艺提供了文献书目基础。 另据周松芳博士的研究,岭南饮食文化史堪称一部他者视角下的饮食文化史。也就是说,民国以前关于岭南饮食的记录,基本假手于他者。而在他者笔下,从早期蛮荒猎奇到后来“食在广州”的变迁,与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基本同步。饮食如此,他者亦然。所以,梳理他者视角下的岭南历史文化变迁,乃是一部视角绝佳的岭南文化史述。因此,广泛搜阅相关岭南著述,则具有特别的意味。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著述多数尚未得到整理出版,尽管其中不少著述已成为学术文化界追逐深挖的新材料,比如,以杜凤治的《望凫行馆宦粤日记》为主要研究材料的论文——邱捷教授发表于《近代史研究》的《同治、光绪年间广东首县的日常公务:从南海知县日记所见》;张研教授发表于《清史研究》的《同治、光绪年间广州的官、绅、民:从知县杜凤治的日记所见》等就不下十篇。 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述:“此书之作,虽以工具书论,但可供游览者观土风,为政者知地情,文史学者征故实,师生者查资料。地方文献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也是民族生存绵延之根源,亦系一地建设发展之依据。”诚能重视和善用此一编《岭南文献综录》,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广东人民出版社华侨文库编辑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