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坊间记旧闻 工笔写人生——追忆吴云涛先生(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聊城日报 高文广 参加讨论

    人格魅力——
    与人不相争 柔中见刚强
    据先生生前回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考入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政治干部学校”第一期。结业后,与同学组成“战地服务团”,奔赴齐河、长清一带协助前方做抗日宣传,也曾上过战场。不久,以这部分人为主力,建立了三十一支队。由原宣传科长管大同担任支队司令,先生被提拔为秘书之一(当时有多位秘书)。
    聊城沦陷后,先生靠做小生意或教私塾维持生计。三年后在苏州谋生时,先生曾在一家客栈当伙计(类似现在的服务员)。有两位地下工作者经常来下店,久而久之,他们与客栈伙计们熟了,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一天夜间,鬼子、汉奸突然来店铺检查,说要抓八路。一个汉奸翻看了客人登记册,问负责账房的宁先生,今天住在这里的人是不是都有良民证,能保证没有八路吗?宁先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紧张的额头冒出虚汗来。经历过战场硝烟的吴先生却不惧这种场面,他挺身向前,平静的说:“报告太君,这个记录全是我写的,所有人员都查过了身份证明。有一两位虽然忘记带来证明,但都是客栈老客,和我们都是朋友。太君尽管放心,这里绝对没有八路!”鬼子、汉奸见他说的理直气壮,也就点了点头,走掉了。
    先生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他待人诚恳,说话温和,彬彬有礼,尤其尊重年长者。七十年代初的一天,他去王卷帽村拜访前辈文人周家模(字绍棠)先生,尽管当时吴先生家境困难,还是买了两包点心前去。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尽管囊中羞涩,但礼不可缺也。”先生对于来拜访他的年轻人,从不以长者自居,尤其对于有共同爱好的人,更是视如同年,待如手足,其谦逊的品格令晚辈人难忘。先生送我书法作品时,就曾写“如弟留念”等词,让我无地自容,更加尊重这位长我半个世纪的宽厚老人,在他面前绝不敢造次,而是恭敬地执弟子礼。
    先生淡泊名利,对文史工作往往是无私奉献。无论区政协文史科、还是区史志办,只要叫他写稿子,从来都是爽快答应,尽力而为,从没有讲过报酬。他发在各种期刊、书籍中的文章,有时署以别人的名字,他说:“我写的较多,署那么多名何用,让别人分担一些名誉吧。”
    先生晚年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行年七十八,耳聋眼又瞎,闭门辄思过,静坐且吃茶。披卷阅今古,把笔话桑麻。忘却恩与怨,悠悠度年华。”先生与世无争的思想在诗中流露无遗。
    先生在七十八岁那年患了食道癌,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检查治疗。因为住院费较高,他急着回家。此后,他依然每天撰写整理史料。也许是他乐观、淡泊的性情和积极作为的精神压抑了病情发展,癌魔躲了他十年。2000年12月,先生旧病复发,多方医治无效,一个月后与世长辞。一个儒雅的传统文人,一代文化人的师表,连同他对聊城史学、民俗学的贡献,将永垂青史,启迪后学。 (全文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