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良,193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5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留校任教。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赵光贤、白寿彝两位历史学大家,做明清史研究。1959年毕业后,回到沈阳在辽宁大学历史系任教。至1995年4月去世前,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并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撰文著述,以明清史学研究为终生术业。 孙文良教授研究史学,侧重于明朝灭亡清朝兴起的历史,即明清两代鼎革史的研究,其1962年发表的《明代的辽东和明末的辽事问题》即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开篇之作。文章指出:“明末的辽事问题反映了一朝一代的兴亡,明清统治的交替并非偶然。满洲贵族以武力征服,促成辽事紧张是事实。但更主要的是明朝统治阶级自身反动腐朽,以及在满族兴起之后仍然执迷不悟,结党争权,互相排斥打击,只以辽事为空洞的议题,不能采取实际措施来守边,所以满洲贵族才能乘机进入辽沈地区,建国称帝,占领全辽,进关南下。” 孙文良于1964年发表《萨尔浒之战》一文,指出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发生在辽宁的萨尔浒之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兵,打得明兵惨败,取得全胜的一场重要战争,从而动摇了后金国“对明朝最高统治权威的信仰”。之后,孙文良一直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松锦大战是在萨尔浒之战之后爆发的又一次明清间的重大战役,是清朝战胜明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1986年,孙教授同他的学生李治亭合著《明清战争史略》一书,对明灭清兴这一场改朝换代的大战争,做了全面总结论述,书中指出以满洲贵族为主的后金政权逐渐发展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必强烈要求冲破明朝的畛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明王朝又必然“不允许后金的背叛和分裂,尤其不能容忍他们迫京师,危社稷”。因此明清长期战事不可避免。明清间战争性质,从根本上说是“战争的双方争夺对全国的最高统治权,……绝不是什么民族战争,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由谁来最终完成统一全国的问题”。 作为研究明清史名家,孙文良关注与明清两代鼎革史相关的明清史研究。为了将明清鼎革史置入明清两王朝大历史背景下观察,他与李治亭合著 《清太宗全传》。作者指出,清太宗皇太极为一代清朝的开创者,有清一代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同清朝的勃兴,满族的发展,最终战胜明朝,以及几百年来东北地区疆域、民族的形成与变化等等都非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清太宗全传》一书出版,社会反响强烈,几次再版加印。 孙文良付出大量时间,钩沉史籍,精慎识读,考证史实之真伪。他从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了元朝人戚辅之撰著的《辽东志略》卷本,便复印带回中国,参考明朝人陶宗仪《说郛》本的《辽东志略》,对照校点互相补充,终成一部极有价值的东北地区孤本志书。相比其他常见的东北志书,此志书有四大独到之处:有裨政治,注重大事,取舍得当,自创体例。孙文良还参与了 《满族源流考》古籍整理;点校了《奉天通志》14至25卷部分,皆正式出版。尤为可贵的是,他于1990年主编出版了大型工具书《满族大辞典》,130万字,11个门类,6591条词目,涉及满族源流、姓氏、地理、语言、文字、经济、政治、军事、民俗、服饰、典籍、人物……极好地填补了满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孙文良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备课认真,教授专题明史、清史、明清史、明清史料学,都是自编讲义讲授。遗憾的是,在其学术成就未至颠峰时,天不假年,于1995年中道而殂。其遗作《洪武帝传》是一部独具匠心之作,没有因袭,没有雷同,建树了朱元璋的崭新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