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极群书 足迹半天下 黄冕堂深受导师杨向奎的影响,强调治史必须注重对史料的搜集、阅读和使用。在他看来,只有基于大量的史料阅读,文章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经得起推敲或辩驳。 黄冕堂家中书房累积了一摞一摞的读书笔记。1972—1974年,他被遴选参加孔府档案的整理,这让他如鱼得水。“从1980开始,我用了连续8年时间,带领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阅抄档案,阅档7000卷,摘抄资料300万字,其中200万字出自我的手笔。” 虽重视书本文献的阅读,黄冕堂却并未满足于从书斋中获得知识。“我认为,书分两种:一是有文字的,一是无文字的。”他举例说,不少古书文字,若无实际见闻,往往理解不透。就连司马迁、郑樵、顾炎武等大师都博极群书,又足迹半天下,与“田夫野叟”、“老兵退卒”叙谈,网罗散佚的“文集”、“文册”、“志乘”等。“这些优秀的史学传统,应该继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