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豪当过八路军战士 终其一生,刘大年始终把学术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名“战士型学者”。 新中国成立后,刘大年以一本《美国侵华简史》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初步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那个时候在《人民日报》上连载一本书是很少有的,而《美国侵华简史》却在《人民日报》连载近两个月。王伟光在会上指出,当前社会上又出现一种否认美国曾经侵华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就此而言,《美国侵华简史》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刘大年将大量精力倾注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上。1982年,他敏锐地注意到日本图谋篡改侵华历史的动向,在国内第一个发文予以严厉抨击。此后,考虑到加强我国抗战史研究的紧迫性,他积极组织各种学术讨论会、筹建学会和刊物,为抗战史研究搭建平台。尽管年事已高,他仍同意亲自担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一职。“他担起一个担子,从不说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做事,提出很多具体措施。”金冲及说。后来,他在研究中将抗日战争称为“中国复兴枢纽”的表述,成为今天抗战史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断。 据刘大年的女儿刘潞回忆,刘大年在弥留之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一辈子,做了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感到最自豪的,是当过一年零八个月的正规八路军战士,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候不是一个旁观者。” “作为一名战士,他一生都在战斗。”刘大年的学生如此追忆先师。据悉,近期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大年全集》,其中关于其学术人生的一卷名曰“大路”——这正应了刘大年在去世前不久给战友信中的一句话:“我们在自然规律支配下,很快都要做‘最后的结论’了,这个结论中将有一句关键的话:我们走的是一条正确的大路,光明的大路。”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内史学界、国内新闻出版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刘大年的家属、朋友等近70人参加座谈会,共同追忆刘大年的光辉一生,缅怀他的学术风骨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学术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在会上介绍了刘大年的生平。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主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