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 newdu 参加讨论

    华南抗战中的文化名人大营救
    作者: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蔡伏青
    广东濒临南海,接壤香港。“七七”事变后,日军出于封锁中国南大门和进占东南亚各国的需要,加紧了对广东的侵略,并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随后侵占了广东大部分县市。广州沦陷后,广东党组织先后创建了东江纵队、珠江中队等7支抗日游击队,1940年起中央将这些部队统称为华南抗日游击队,后又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华南抗日纵队在八年抗战中,共作战2000多次,牵制日伪军15万人,歼日伪军1.4万人,建立了拥有近千万人口、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战场,成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受中央和南方局指示,相继从香港沦陷区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梅兰芳、夏衍等300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在华南抗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营救,及时保护了一大批当时的文化精英,对进一步密切我党与知识分子、爱国民主人士的关系,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
    作者: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万建清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11月,驻徐州、蚌埠等地的日伪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彭雪枫的正确指挥下,四师主力在33天中就进行了37次战斗,赢得了反“扫荡”斗争的彻底胜利。1944年春,彭雪枫指挥新四军四师在东起运河、西至津浦铁路、宽约数百里的战线上,对日伪军发起了猛烈的春季攻势,拔除据点46个,歼灭日军520余人,俘虏伪军1200余人。解放了这一被日伪军盘踞6年之久的战略要地,进一步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反顽战斗中,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中流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毛泽东、朱德称赞彭雪枫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