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经济形态研究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 刘晓辰 参加讨论

    三、高台山文化经济形态
    高台山文化,是下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最早发现于沈阳新民县高台山,1988年彰武平安堡遗址发掘后,被改称为“高台山文化”[22],主要分布于沈阳市新民县,法库县,彰武县。根据碳十四测年,距今3335年-4355年,典型的遗址有新民公主屯后山[23]、新民高台山遗址[24],彰武平安堡[25]等,遗存多为墓葬,灰坑,房址并存,一处陶窑,出土了大量的生活工具,生产工具,动物遗存等。高台山文化是辽西地区魏营子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主要来源[26]。
    关于高台山文化经济形态,限于资料匮乏,探讨较少,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发表的《新民高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1976年发掘简报》提到“这种文化类型或可属夏家店上层,是沿辽河、浑河流域分布最广,延续年代最长的,以定居、农耕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陈明焕从人地关系角度探讨,认为“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出土的家猪和家犬比例最高,说明有以家畜饲养为主的畜牧业,还有少量的野生动物,也有狩猎活动,食物来源总体来说比较匮乏,高台山文化时期是以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定居农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为主的畜牧业为辅,此外还有比重较小的狩猎、采集经济。”[27]曹钰笛从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生业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下辽河地区处于北温带,周围河流众多,物产丰富,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青铜时代早期出土的生产工具中石器最多,出土的生活用具也较多,出土的狩猎、捕鱼的工具有石镞、石锤、棍棒头、石球、网坠、石刀、石斧等,大量陶器的发现不仅反映出了此时制陶业的发展,同时也显示出农业的发达,正是为了满足丰收食物的盛装与烧煮,陶器才大量制作,当时居住在下辽河地区的先民们过着以农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为辅的生活,渔猎业较为成熟。”[28]汤卓炜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认为,“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发现的不多,主要有半月形穿孔石刀、石镰、石刀等。而骨器制作却非常精细,出土大量骨器,其中用猪、牛、鹿肩胛骨或下颌骨冠突部分制作的骨铲最具特色,更适合于非旱地农业耕作活动,辽宁阜新勿观池遗址发现的一些水渠遗迹,推测可能用于稻作农业的灌溉,联系大连大嘴子发现的同时期水稻的考古资料可以推测,这里也应当于古代稻作有关,这些干渠、支渠和毛渠的组合说明,3.5kaBP这里曾经存在一套属于高台山文化的农田灌溉系统。[29]”
    四、新乐上层文化经济形态
    新乐上层文化是下辽河流域东部最早识别的一支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3000年-4000年,略晚于高台山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沈阳市皇姑区新乐电工厂宿舍院内而得名,据已发表的发掘报告分析,新乐上层文化分布很广,遗址点密集,主要分布于浑河、蒲河、沙河两岸的台地或河漫滩地上,海拔在50米左右[30]。遗址中房址、灰坑、墓葬并存,并伴有纵横交错的深沟或环壕,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典型的遗址有新乐遗址[31]、千松园遗址[32]、辽宁大学遗址[33]、百鸟公园遗址[34]、郭七遗址[35]等。
    在新乐上层文化(或称马城子文化[36])中,能反映经济形态的资料较少,学术界尚存在分歧,现归纳如下:曲瑞琦认为“新乐上层文化经济模式是一种受黄河流域原始文化影响最深的农业文化”[37],但并未做详细的分析,徐欣通过对新乐上层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工具的综合研究认为“新乐上层文化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已较为齐全,从砍伐工具、种耕工具、收割工具,最后到加工工具,仅仅缺少翻耕工具,不过石质翻耕工具的缺少并不代表其不曾存在,但是所有事实均证明在新乐上层文化中农业经济在人类的饮食结构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业经济作为经济生产的主要部门,在经济成分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新乐上层文化是一种以农业经济为主,采集、渔猎、畜牧经济为辅,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一种经济模式”[38],刘焕民认为“这一时期人类以农业、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过着较稳定的定居生活。”[39]赵晓刚认为“新乐上层文化的遗址多分布于河流的台地或河漫滩上,非常适合开展农业和渔业经济,从出土的石铲、石斧、石刀、石镐、磨盘磨棒等工具看,原始的农业在社会生活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石镞、棍棒头的大量出土表明狩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比重,网坠仅在部分遗址出土,表明捕渔业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40]付永平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分析认为,“该时期农业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占据很大的比例,优越的自然环境通过狩猎、捕渔及采集活动获得食物,做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在墓葬中,普遍用猪和鹿的下颌骨随葬,说明畜牧业在此时发展到一定阶段,新乐上层文化的经济类型应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渔猎和采集经济为辅。”[41]此外,陈明焕从生计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认为“根据生产工具的种类和制造水平可以推断,马城子文化时期建立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农业经济基础,山地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并且遗址靠近河流,为马城子文化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可获取的渔猎资源,马城子文化时期生计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家畜饲养和渔猎、采集经济,山地丘陵地带遗址的渔猎经济比重大于平原地带的遗址。”[42]
    对新乐上层文化经济形态基本认同的是这个时期的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至今尚未发现谷物实物,缺乏这方面的发现来予以证明,对于新乐上层文化经济模式的真正面目还有待考古资料的继续补充和论证。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新乐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高台山文化、新乐下层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辽河流域处于辽西地区与辽东山地之间,为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因此下辽河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或此或彼,既此又彼,又独具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地区在史前时期、早期青铜时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畜牧、采集、渔猎并存的经济形态,同时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与黄河、长江流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讨该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经济形态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下辽河流域古代文明产生的动因与过程的探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