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钱彦惠 原文标题:《铭文所见西汉诸侯王器物的生产机构——兼论西汉工官的设置与管理》 原文出处:《东南文化》2016年03期 关于西汉诸侯王用器的生产和管理问题学界多有论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在读博士生钱彦惠通过对汉代诸侯国器物铭文中标记的生产者的分析,尤其是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漆器上“南工官”铭记的解读,对西汉诸侯王用器的生产和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西汉诸侯王器物的生产机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西汉前期,诸侯国所用器物的生产机构既有专设的府库,又有中央工官;西汉中期,诸侯国仍有府库自造器的情况,而同时还出现了郡国工官,这类地方工官虽曾短暂地转归大司农管辖,但基本上仍以郡国控制为主;西汉晚期,王国府库生产器物的情况基本消失,诸侯用器多转由铜官或工官制造。 文章一开始,作者简单梳理了既往的学术研究对于该问题的关注。俞伟超、李家浩认为汉初诸侯国控制着地方性手工业部门,吴楚乱后,自景帝到武帝时,成都市府的漆器制造一类的地方官府手工业逐渐变成由朝廷直辖的工官手工业;陈直认为汉代主管漆器制作者主要为各地方工官,而郡国工官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晚期;刘庆柱指出西汉地方工官最早设置时间或可追溯到文帝晚期;吴小平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分析指出,西汉诸侯国早期可自主生产所用器物,中晚期这些器物的生产逐渐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控制。由于讨论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或受当时资料的局限,他们对西汉诸侯国器物生产及工官设置管理的情况没有形成统一性的认识。 接着作者对西汉诸侯王器物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作者以2009—2012年江苏省盱眙大云山一号墓中出土带有“南工官”铭文的漆器为出发点,认为这些实物资料为西汉中期诸侯国器物制造及郡国工官设置情况提供了新证据。作者结合既往资料中关于汉代诸侯国器物铭文中标记的生产者的铭文信息,分析指出,西汉诸侯王器物的来源情况较为复杂,按照时间顺序,其具体阶段特征可归纳为三点。第一,西汉前期,诸侯王所用铜器可由国内专设府库进行生产,或购置于市场,亦有定制于中央工官者或受赐于汉廷者。而漆器则多由诸侯国内专设的府库进行生产,如“女阴库”、“门浅库”等。第二,西汉中期,诸侯王所用铜器仍有由府库进行生产的情况,如“文帝九年”铜铙、“林明堂铜锭”等;同时,诸侯王家内专设铜器生产机构的风气更加普遍。就漆器的生产而言,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南工官”一类的王国工官。第三,西汉晚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明确为王国府库生产器物的现象基本消失,铜器生产多转由铜官或工官进行。王国专设工官进行漆器生产的情况也基本消失,漆器制造权逐渐转给中央工官或郡县工官。 在西汉诸侯王器物生成状况的分析基础上,作者又结合《汉书·地理志》、《通典》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汉代的工官设置管理制度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西汉工官设置管理的基本脉络是:前期以中央工官为主,工官的管理权基本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景帝末武帝初,地方工官开始出现,其管理权可由地方郡国掌握;武帝中晚期,大司农曾一度控制着“工官”的管理权;到昭帝初期,地方工官的管理权又重新回到地方郡国手中。(齐泽垚/摘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