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摘编】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支脚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雅楠 参加讨论

    原文作者:赵雅楠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原文出处:《中原文物》2016年06期
     
    陶支脚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器具,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进入青铜时代在一些地区仍继续使用。陶支脚在全国各地均有一定数量的发现,形制也较多样。其中以磁山文化的倒靴形陶支脚-盂和彭头山-城背溪-大溪文化的猪嘴形陶支脚-釜的组合最有代表性,因而无论从形制还是共出器物看,陶支脚均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特色。
    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陶支脚类型及主要分布
    陶支脚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主要发现于今北京、河北和山东三省市所辖区域内,且年代集中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早段。陶支脚的形制多样,严文明先生曾划分出馒头形、猪嘴形、倒靴形和角形等类型,并逐渐形成固定称谓。本文大体遵照这些命名,但依据具体发现稍作变通,将这一较大区域内的陶支脚分为以下七型。分别是:馒头形、角形、猪嘴形、蘑菇形、倒靴型、柱形或台形、锥形。
    陶支脚的不同形制反映着人们多样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俗,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区传统。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陶支脚的主要发现向北可抵燕山南麓,向东可至山东沿海地区,形成月牙形的面向海洋之势。在这一地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单元的界限和各型陶支脚的分布状况可细分为以下五个小区,分别是:胶东半岛地区、山东西部地区、河北南部地区、河北中部地区、河北东部地区。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普遍开始使用陶支脚。人们虽生活于不同地区,经历着各自的生产实践,却创造出了功能相近却形制相异的陶支脚,这说明陶支脚的起源是多元的。整体上看,胶东半岛和山东西部地区实心角形和锥形陶支脚的发现均较普遍,猪嘴形的也比较常见,而在其他几个地区较少见到,可视为地区特色。河北东部地区陶支脚发现数量很少,但均为似鸟的倒靴形。河北中部则存在着两种传统,即倒靴形和蘑菇形陶支脚,二者共同发生,后各有消长。河北南部地区面貌较为统一,以倒靴形陶支脚为主,兼有少量猪嘴形和柱形陶支脚。
    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陶支脚的发展及流变
    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陶支脚从发生起便分道各端,但在并行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交流。因此透过陶支脚的型式分布可略见各地区文化的进退兴衰,其中尤以河北中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河北中部地区两种主要形制的陶支脚——倒靴形和蘑菇形,分别以北福地一期遗存和镇江营一期遗存发现最为集中,且年代较早。河北南部地区是又一文化交流频繁之地。倒靴形陶支脚是磁山文化的主要特色,但在磁山文化之后,与陶盂一起,这种组合消退较快。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关于陶支脚用法的直接证据并不多,因为其大多发现于灰坑之中,且残破者居多。
    关于陶支脚与鼎的关系也多有学者论及,得到的结论大体一致,即鼎的出现部分受陶支脚与釜类器物组合的启发,但鼎的使用并未使陶支脚迅速消退,甚至在某些地区二者有一较长的并行发展阶段。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新旧事物总是渐次更替,而很少出现绝对的断裂。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具,它们代表着一种生计方式,因而有较强的稳定性。
    在山东西部地区,陶支脚与鼎足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功能的相通上,且可能由于陶支脚制作简易,使用灵活,加之新器形——鼎——推广普及的渐进性,陶支脚沿用了较长时间。胶东半岛地区存在由陶支脚和圜底器组合发展为鼎的路线。而作为形制成熟鼎足上的点缀,本区流行的乳钉纹装饰可能就是角形陶支脚顶部的退化变体,藉此实现了由功能性到审美性的转换。
    在河北中部地区出有蘑菇形陶支脚的遗存中也多鼎的发现,主要为镇江营一、二期。在镇江营遗址中,陶支脚和鼎足在外形上的联系更为紧密。镇江营一期的陶支脚流行侧面刻出一两面连通的镂孔,其鼎足也具有相同的装饰方法。镇江营一期的釜底相对圆圜,蘑菇形支脚的顶部面积也就较大,支撑的位置应靠近底部;同时期的鼎足也位置偏下。所以在陶支脚多元起源的背景下,陶鼎也循着彼此相似又相异的路径向前发展。
    在河北南部和中部地区倒靴形陶支脚流行的遗存中,陶支脚与陶鼎尚缺乏联系。河北东部地区的陶支脚也不与鼎共出,而目前本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存发现也很有限,因此鼎的形制及其与陶支脚的关系如何还不甚清楚,推测可能与河北南部地区类似。
    结论:陶支脚为我们提供了解史前人类生活状况和文化互动态势的窗口
    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陶支脚有着多元的起源,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区传统。陶支脚的基本功能是炊具的支撑物,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也具有了某些特殊的含义。总体看来,依据陶支脚的形制和功能,河北与北京地区较接近,山东地区则与二者差异稍大,因此可划分为两个较大的系统。两大系统并行发展,但在陶支脚的对比中我们也可看到两个系统间的互动交流,这点在处于过渡地带的河北南部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联系鼎的出现,我们还可看到某些传统因素的稳定性和器物组合演变路径的多元性。总之,陶支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它是我们了解史前人类生活状况和文化互动态势的一个窗口。(摘编/齐泽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