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牛世山:殷墟出土的硬陶、原始瓷和釉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考古》 牛世山 参加讨论

    
    注释:
    ①a.李家治:《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考古》1978年第3期;《原始瓷的形成和发展》,见《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b.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第三章第69~80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②James Stoltman、荆志淳、唐际根、George(Rip)Rapp:《商代陶器生产——殷墟、洹北商城出土陶器的岩相学分析》,见《多维视域——商王朝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③a.李济:《殷墟器物甲编·陶器》,见《小屯》第三本,历史语言研究所,1956年。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第228~240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④对以殷墟遗址为核心的殷墟文化的分期,以邹衡、郑振香两位先生的分期体系为代表。参见邹衡:《试论殷墟文化分期》,见《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郑振香:《论殷墟文化分期及其相关问题》,见《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两种分期的序列完全一致,只是各段到期的分合略有差异,如果有典型资料,两种分期体系当可统一。由于殷墟正式的考古报告采用郑振香先生的分期体系,所以本文所指期、段同于郑振香先生的分期标准。
    ⑤a.《侯家庄·1001号大墓》,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b.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等:《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第1期。
    ⑥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1982~1984年安阳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⑦a.同③a。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文物出版社,2010年。
    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
    ⑧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26号墓》,《考古》1998年第10期。
    ⑨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市梯家口村殷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第1期。
    ⑩a.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铸铜遗址2003~2004年的发掘》,《考古》2007年第1期。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孝民屯》(第2卷),文物出版社,2016年。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孝民屯东南地商代墓葬1989~1990年的发掘》,《考古》2009年第9期。
    (12)a.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83~198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墓葬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刘家庄北1046号墓》,《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13)同⑥a,第132页。
    (14)李济:《殷墟器物甲编·陶器》拾贰,295G,见《小屯》第三本,历史语言研究所,1956年。
    (15)《殷墟出土器物选粹》第281页,历史语言研究所,2009年。
    (16)同⑤a,第353页。
    (17)《殷墟出土器物选粹》第282页,历史语言研究所,2009年。还有1件豆表面有褐色釉,说明文字称之为釉陶。由于对此豆的胎料未做介绍,是否为釉陶还不清楚,这里暂不讨论。
    (18)黎海超:《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3期。
    (1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55~1957年陕西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10期。
    (20)周仁、李家治、郑永圃:《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考古》1960年第9期。
    (21)参见(20)文后按语。
    (22)湖南省博物馆、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岳阳市文管所:《湖南岳阳费家河商代遗址和窑址的探掘》,《考古》1985年第1期。
    (23)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岳阳县文物管理所:《岳阳县筻口镇易家山商代与东周墓发掘报告》,见《巴陵古文化探索》,华夏出版社,2003年。
    (24)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岳阳县对门山商代遗址发掘报告》,《湖南考古辑刊》第6集,《求索》增刊,1994年。
    (25)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阳县温家山商代墓群发掘简报》,见《巴陵古文化探索》,华夏出版社,2003年。
    (26)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汨罗市玉笥山商代遗址发掘简报》,见《巴陵古文化探索》,华夏出版社,2003年。
    (27)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
    (2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浙江东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窑址群》,《考古》2011年第7期。
    (29)a.罗宏杰、李家治、高力明:《北方出土原始瓷烧造地区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96年第3期。
    b.陈铁梅、Rapp.G.Jr、荆志淳、何驽:《中子活化分析对商时期原始瓷产地的研究》,《考古》1997年第7期。
    c.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
    (30)a.李家治:《原始瓷的形成和发展》,见《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b.同(29)。
    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第156页,文物出版社,2010年。
    (31)安金槐:《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文物》1960年第8、9期;《对于我国瓷器起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考古》1978年第3期。
    (32)孙新民、孙锦:《河南地区出土原始瓷的初步研究》,见《东方博物》(第二十九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33)朱剑等:《商周原始瓷产地的再分析》,《南方文物》2004年第1期。
    (34)同(29)c,第110页。
    (35)a.廖根深:《中原商代印纹陶、原始瓷烧造地区的探讨》,《考古》1993年第10期。
    b.同(34)。
    (36)a.同③a,表29。
    b.李济:《李济文集》(3)第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7)申斌:《殷代白陶的物理研究结果》,《殷都学刊》1991年第3期。
    (38)廖根深认为,北方地区沉积黏土中挖筑的陶窑,由于窑室周围的土中钛含量较高,窑室所能承受的温度充其量也只能在1000度左右,这类窑只能烧制普通陶器,不能烧制印纹陶和原始瓷。这种认识恐怕也是片面的,因为考古所见商周时期的大量陶窑,还没发现烧塌的情形。参见(35)a。
    (39)a.李济:《殷墟白陶发展之程序》,《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1957年。
    b.同③b。
    (40)a.同③a,表10。
    b.同(36)b,第80页。
    c.同(35)a。
    (41)同(29)b。
    (42)陈铁梅、Rapp.G.Jr、荆志淳:《商周时期原始瓷的中子活化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考古》2003年第7期。
    《考古》(京)2016年第20168期
    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