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蓝山五里坪古窑址2016年11月~12月份发掘概况(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湖南考古 陈斌 参加讨论

    
    (二)灰 坑
    4个灰坑依次编号为五里坪H1~H4,分布在Y1、Y2周边。灰坑开口大小不一,残存较浅,平面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平底或锅底。除H3填土分层外,其余灰坑填土均无分层。出土遗物主要有红、灰色瓦片以及红色残砖。
    H1位于TS13E41东侧,西南与Y1窑室相距近80厘米,坑口长径80厘米,短径58厘米,坑底长径60厘米,短径50厘米,残深4~6厘米。填土无分层,为灰褐土,质地疏松,厚4~6厘米,中清理出较多瓦片,有红陶和灰陶两种,灰陶为板瓦、筒瓦残断,质地坚硬,上有绳纹、席纹(图十一)。
    图十一:H1 出土瓦片
    H3内填土分为三层:第①层为黑灰色黏土层,土质松软,夹杂少许红色素面断砖,厚0-20厘米,主要分布于灰坑南侧,向北逐渐变薄;第②层,黄褐色黏土层,土质疏松,中出土较多红色素面断砖,厚8-15厘米,南侧薄,北侧厚;第③层,浅黄褐色黏土层,土质松软,厚5-12厘米,出土少量红色素面断砖(图十二)。其②、③层出土残砖形制、质地、纹饰基本相同,形成年代大致相近。
    图十二:H3
    H1~H4出土残砖、瓦片与Y1、Y2、Y5出土残砖、瓦片基本相同,年代应大体相同,为东汉至两晋时期。根据灰坑深度、大小、形状以及出土遗物初步推测H1、H2、H4为自然形成的凹坑,H3应为人工形成的垃圾坑。
    (三)柱 洞
    柱洞主要分布在TS14E40西北部和TS14E41北隔梁上,地势比较平坦。22个柱洞依次编号为五里坪ZD1~ZD22。柱洞平面基本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柱洞周边有抹有黄色淤泥或使用红砖加固(图十三、图十四)。柱洞深10~20厘米,柱洞多为圜底,从平面上看,已清理的22个柱洞应有两组简易的干栏式建筑(图十五),图中用红色标识的柱洞可能一长方形建筑,而蓝色标识的可能为一椭圆形建筑。柱洞周边暂无发现灶以及其他生活遗迹,且柱洞红色垫砖与窑址出土红砖相同,初步推测两组建筑可能是当时烧窑的临时建筑,作生活休息用。
    图十三:椭圆形柱洞
    图十四:不规则形柱洞
    图十五:柱洞平面分布图
    (四)小 结
    根据当地村民反映窑址东南、南面的水塘很早就存在,近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仅是对水塘四周加以修整,并挖了排水沟。而南侧水塘的泉眼水量较大,在干旱的年份都有水,故水塘应是当时烧窑取土形成,泉眼既可以作饮用水,又能满足烧窑用水。受发掘区域的限制,加上东方大道从窑址北部穿过,对窑址的整体面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发现的窑址、柱洞、灰坑仅是古窑生产的一部分,尚未发现诸如作坊区、晾晒区等生产遗迹。
    五里坪古窑址设置在墓群附近实属罕见,其选址充分利用了水源和地形。五里坪窑址结构完整、用途明显,还有相关的建筑遗迹,且周边原始环境保存相对较好,为复原该地当时古窑址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材料。
    五里坪古窑址的发现,为五里坪古墓群中砖室墓用砖来源提供了线索,对研究南平古城聚落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湖南地区乃至南方地区古窑烧造技术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