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用区域协作机制推进西南考古的深入开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李政 参加讨论

    5月25日至2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2017 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地区聚落与城址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来自西南云、贵、川、渝、桂、藏六省市的考古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以及桂林当地文博单位的学者40 余人参会。
    聚落与城址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落与城址”,这是在近年西南地区涉及历史时期的城址新发现较多的前提下,旨在把不同时期的遗存放在从聚落—城—城市的发展史进行思考,特别是西南地区如何纳入中国城市制度的体系中。
    围绕这一主题,13 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既有宏观的对于早期聚落、城市与社会复杂化的理论思考,区域聚落研究,也有某一区域、专题及具体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的最新成果。
    四川大学的罗二虎教授对汉代以前西南的早期聚落、城市与社会复杂化进程进行思考,提出西南早期聚落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期(前2800 年以前)基本没有大型聚落。目前做过考古发掘工作的茂县营盘山遗址应为村落遗址。第二期(约前2800~前1800 年)在中国的核心地区最初的城市、文明和国家已出现。在西南北部的成都平原及周边,聚落间开始分化,也发现了8 座具有某些早期城市特征的城址,其中超大型宝墩遗址可能已有早期城市的特征。第三期(约前1800~前316 年)在同时期的中原地区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广域王权国家,西南最重要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应该都是古蜀国早期的都城,也是这一区域的青铜文明中心。第四期(约前316~公元220 年)随着中原地区的政治势力逐渐扩展到西南地区,该地区的城市开始步入古代城市的发展阶段。由此,巴蜀地区尤其是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大体能看出其大型聚落和城市的演变序列,但西南夷地区的聚落发展过程不详。他还从发展模式和聚落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动力两方面做了进一步分析。
    聚落考古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个聚落的研究、聚落之间的关系、聚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杨占风以红桥村遗址和三星村遗址为个案,运用聚落考古关联性思维指导工作,探讨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及社会进程。认为成都平原史前社会进程经历了酋邦林立→酋邦一统→古国的发展阶段。宝墩文化一、二期前后是酋邦林立,宝墩文化三期是酋邦一统,宝墩文化四期开始进入古国阶段,到三星堆古城时期正式进入国家阶段。
    近年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配合“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象州地域文化建设等项目联合开展的调查与发掘,获得若干城址考古的新材料。李映福教授分享了这批研究广西及岭南地区城址考古、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象州县军田村古城址是桂中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早期城址,推测其为相关区域秦汉时期的行政中心。钦州市钦江故城集城址、人工河道、港口码头等于一体的遗址,具有鲜明的与海上商贸活动相关的特性,是“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城址的重要发现。桂平市弩滩村城址是目前全国第一处正式发掘的明代边疆民族地区驻军城址(或巡检司城址),是认识明朝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军政机构及其管理制度的实证材料。
    南诏是云南历史上的第二个筑城高峰期,据史料记载,南诏城址约有近百处,大致与现今云南的县城数相当,但现今仍存者仅十余处,主要集中于洱海区域。为配合基本建设,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理太和城遗址、大理龙口城遗址及大理阳苴咩城遗址进行了局部区域的考古发掘。何金龙研究员介绍,早于南诏的城址都位于山包顶上,城墙轮廓均不规整,城墙随山顶边缘而筑;而南诏政权建立后的城址则多数位于山麓,城墙轮廓较规整。南诏城址的考古工作对研究南诏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代玉彪汇报了永川汉东城遗址宋代遗存的发掘收获,发现了宋代城墙、高规格石板道路、窑口众多的精品瓷器、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确定该遗址应为宋代汉东镇所在;初步探明了宋代市镇的布局与结构。汉东城遗址城墙构筑将防洪堤与防御性城防设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利用地形特点灵活多样构筑城墙体,是因地制宜、巧妙设计的典范。
    此外,从聚落结构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探讨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变迁、对西藏阿里地区洞窟聚落遗址可能为早期人类居住址的考证、对贵州汉代城址的梳理、广西兴安秦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重庆朝天门城墙遗址及近年来重庆城市考古新发现、成都宋代怀安军城的调查发掘成果、对越南北宁省陇溪城址的初步考察、从农业传播的视角考察中国东南沿海——岛屿东南亚的早期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徙等学术报告,材料丰富,不乏微观细致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述和新颖的观点。
    凝练课题,形成长时间、大视野的协作机制
    本次会议是重启西南考古协作机制后的第三次会议。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西南地区区域考古为特点的学术研讨主题和协作的有效机制。“西南区域的考古协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今中国考古学开始关注解决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重大学术问题,考古学研究的时空不断扩大延长,研究深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加强西南考古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霍巍院长说。西南地区有很多需要开展的课题,如旧石器时代和早期人类的活动,西南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及特征;西南战国秦汉时期融入中原文明体系、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历史时期中央王朝边疆治理和陶器、冶金、金银制作等手工业所反映的西南各族之间族际交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通道等重大课题,需要长时段、大视野的深度合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北京大学的孙华教授基于“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或南亚路段的联合申遗工作的需要,提出对丝路南亚廊道、茶马古道这些路线进行考察和研究,很可能成为西藏、云南、四川诸省区考古部门的协作考古项目。但目前对这几条线路的定义和线路还有歧义。他认为,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它不是古代族群迁徙之道,也不是古代中国与南亚诸国进行国际贸易之道(南方丝绸之路)。他强调,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农区与牧区、中心与边区道路体系和边贸体系的组成部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其他国家国际商贸和文化交流交通路线;古蜀道是古代中国国内官道体系、邮驿体系的一部分;三者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西南考古在中国考古中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西南地区考古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西南考古协作会秘书处负责人李映福在总结中建议,西南考古应积极主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协作。各单位在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凝炼出几个关键突出的项目,如东南亚考古中的主题、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古代交通、资源与社会、宗教考古与佛教寺庙的保护等。同时开展对东南亚地区的资料收集与翻译工作、共同举办国际会议、人员来访、讲座等;加强人才、科技考古、文物保护设施设备的协作共享。
    广西文物局副局长谢日万说,广西文物部门围绕广西是“面向东盟的大通道(海陆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定位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目前需要讲好汉代合浦港和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在一带一路中的故事,推动海丝和灵渠申遗工作。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兄弟省区的支持,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