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 尔雅 明清时期,我国陶瓷发展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尤其是清代早中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官窑、民窑遍布全国,烧制出许多各种用途、品种的陶瓷器。这一时期,由于官窑专为宫廷烧制皇家用瓷,包括宫中陈设、日用瓷器,赏赐王公大臣瓷器,赠送有关国家瓷器,质量要求十分严格,遗留下一大批精美瓷器,熠熠生辉。 这件清乾隆时期烧制的红绿彩开光“四爱图”葫芦瓶(见图),小口,直颈,束腰,鼓腹,圈足外撇。瓶身由两截粘合而成,形似上小下大的两个束腰式葫芦。瓶身自颈肩部至圈足遍施各种纹饰。颈部一圈绘郊野人物故事图案,有抓髻小童,亦有长须老者,或坐或站或行,神态安然。通体纹饰间有大小菱形开光三处,分布在上葫芦腹部、束腰、下葫芦腹部,每处均有四个菱形开光图案,菱尖四边相连,图案均以人物为主。 上面的小葫芦开光内绘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每个开光内绘两位神仙,四个开光内组合成八仙形象。八仙自明嘉靖后成为瓷器的装饰题材之一,清代更是大量盛行,主要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等内容。此器上的八仙服饰各异,形象从所持宝物上就可一见分明。只见汉钟离轻摇扇子,曹国舅摇拍玉板,韩湘子手捧花篮,一身青衣的张果老正捧着鱼鼓打盹,铁拐李光头赤脚,背上的葫芦内仙气腾云……画笔勾勒各依其态,呼之欲出。束腰处的四边开光内均绘婴戏莲花图案,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赤足、光臂、身穿肚兜手执莲花的顽童,嬉戏于郊野之上,天真烂漫,顽皮可爱,笔画简练流畅,构图生动活泼。束腰下方四周呈对角堆塑四个褐色卧狮,尖爪怒须,巨口利牙,为葫芦瓶平添出几分威严的气象。下面的葫芦明显大于上面的葫芦,四边的开光内绘我国四位古人一生挚爱故事,分别是西晋书圣王羲之爱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爱菊、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爱梅鹤及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爱莲的典故。每个开光内绘一个故事,除了所绘主人公,每处还绘有一个相伴左右的抓髻侍童。红袍黑帽手执鹅毛扇的王羲之,笑吟吟地凝视侍童手中之鹅的神情,透露出对鹅的万般喜爱。执杖而行的陶渊明,回首笑看侍童手中的带枝菊花,一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惬意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还有爱莲成痴的周敦颐,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分别与莲花、梅鹤相伴,立意高雅,怡然自得,高士之风溢于画外。“四爱图”由我国古代高士的一些典故而来,除了上述四位,另有米芾爱石、苏东坡爱砚、孟浩然爱梅、李白爱酒、杜甫爱诗等多个版本,作为主题纹饰,“四爱图”在古代书画、陶瓷、竹雕上均有出现,展示了古代高士闲情雅致、恬静自然的怡然场景。 葫芦瓶是形似葫芦的瓶式,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这种造型,宋、元时期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均有生产,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窑烧制最多,有青花、五彩描金及各种单色釉品种,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古人觉得葫芦为聚气纳神的灵物,有化解疾厄病痛之功效,其器型神似“吉”字,有大吉大利寓意,加上其读音与“福禄”谐音,有“福禄满门”、“福禄万代”、“福禄绵长”的美好寓意,故深受人们喜爱,以其为主题的器具比比皆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到清初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效果。此器以红绿彩为主,人物衣饰红绿鲜明,配以黑、黄、褐、矾红等色,釉色晶莹,丰富多变,色彩鲜艳明快。题材高压不俗,构图严谨精美,繁而不乱,装饰纹饰丰富多变,端庄精美,与鲜明的主题图案交相辉映,烘托了主题意境,达到了高度和谐的审美境界。各开光大小不一,彰显主次分明。历史人物虽多而不凌乱,形态各依身份境界各异,刻画生动逼真,姿态横生,娴静自如,表现手法自然生动。器物造型丰满,端庄大气,为乾隆年间官窑烧制的陈设类瓷器,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吉祥气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