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视觉的魅惑:中国人面岩画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利峰 参加讨论

    岩画是未使用或不使用文字的原始先民运用颜料绘制或用工具凿磨等方式,在崖壁或岩石上进行造型创作活动时保存下来的一种艺术遗迹。
    学术界对岩画的称呼很多,但总体上都按照“凿磨”和“涂绘”两个主要的类别进行界定。欧美学者普遍将使用工具凿刻磨制的岩画称为petroglyphs,而将使用颜料涂抹绘制的岩画称为pictographs,也有学者以Rock Carvings / Engravings(岩刻/雕)和Rock Paintings(岩绘)作为二者的区分。由于很多岩画都绘制在洞穴之中,因而也普遍将洞穴岩画称为Cave Art或Cave Paintings;还有个别学者曾称之为Rock Writings(岩书)。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逐渐将这两种类型的岩画用英语统一称为Rock Art。中国学者在岩画发现初期称涂绘岩画为“崖画”或“崖壁画”,而称凿磨岩画为“岩刻”或“摩崖石刻”,近年来都普遍使用“岩画”作为固定称呼。
    岩画遗迹传承并保存了人类祖先的历史、神话和精神经历,其主要内容涉及狩猎、放牧、祭祀、征战、交媾以及农耕等生产生活场景,主要类型包括动物、人物、人面、植物、建筑、车辆、天体、符号和图案等。
    早期学者对岩画进行解释的理论和假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为艺术而艺术”开始,分别出现了以狩猎巫术和丰产巫术为代表的“交感巫术论”、雷诺埃·古尔汗创立的“雌雄二元论”、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的“萨满论”以及70年代出现的“季节符号论”等。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交感巫术论”和“萨满论”,很多早期学者都曾经运用这两种方法论来解释岩画。上述的理论视角均是学者们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而派生出来的。
    在岩画体系中,有一种仅表现人类面部或类人形五官而没有身体的岩画类型颇具特色,学界俗称“人面像”岩画,简称“人面”岩画。“人面像”岩画与常见的“人像”岩画不同,虽然都是表现人,但是人面岩画更突出眼睛、眼眉、鼻子、嘴巴等面部五官的表现而忽略了身体,因此而呈现出更为强烈的视觉魅惑。近年来,中国人面岩画的新发现令人瞩目,吸引人们更想对这些图像一探究竟。
    中国关于人面岩画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这说明至少在1500余年之前的北魏时期,长江流域的湖北与四川一带还保有刻着人面岩画的岩石。
    然而,中国人面岩画的图像记录以及发现和研究却晚于美洲和俄罗斯境内的东北亚等地区,肇始于1915年黄仲琴对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发现及其1935年发表的《汰溪古文》。黄仲琴认为,刻于崖壁上的图形符号是古代的文字。1957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了仙字潭石刻,将其中明显是人面的图像识别为人面形,但仍认为其他岩刻属于古文字,后来才逐渐被学者们确认为岩画。1928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内蒙古阴山西段的狼山南麓发现人面岩画;20世纪60年代末,李祥石发现贺兰山贺兰口的人面岩画;1973年,牧民发现内蒙古桌子山岩画;1976年,盖山林在阴山发现大量人面岩画,至1980年的5年间,他从乌拉特中旗韩乌拉山的人面群像开始,对阴山西段的狼山地区岩画展开调察,记录了大量的人面岩画资料。此后,1978年在台湾的万山、1979年在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1981年在内蒙古的白岔河和桌子山、1982年在宁夏贺兰山、1992年在内蒙古阴河等地逐渐发现了更多人面岩画。
    直到21世纪初,人面岩画还在不断的发现过程中,特别是2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翁牛特旗岩画的大规模发现,河北省承德地区岩画的首次发现,2005年将军崖第四组岩画的发现,以及2007—2008年阴山格尔敖包沟、莫勒赫图沟的新发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