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汾市镇乡村道路扩建工程寺冲村段取土发现一古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渡头考古队于2017年3月17日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图一)。 图一 图二 古墓为砖室墓,位于寺冲村南面、龙归坪东面一个低矮山坡上。西南距武水河约200米,东南距渡头古城址约2公里(图二)。墓葬编号为寺冲村M1,其封土堆、墓道、封门在早年修建乡村道路时就已经被破坏,封门砖裸露在山坡剖面上,墓室表土现已开垦为油茶地。现对寺冲村M1简要介绍如下: 一 墓葬结构 M1为砖室墓,残。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后墓室组成(图三),方向为330°,基本朝向西北。墓葬葬于网纹红土中,棺椁、人骨腐朽无存。 图三 墓道早年被毁,形制不明。封门仅残存一部分,为单层砖叠砌而成,略寛于前室门。前室长方形,较宽扁,略宽于后室,长180厘米,宽224厘米,残深90厘米~126厘米,低于后室13厘米(图四),前室门宽76厘米。前室通往后室有一券门,宽125厘米,用单砖竖向叠砌而成,在90厘米处开始起券。后室长方形,较狭长,长318厘米,宽202厘米,残深40厘米~146厘米,在墓室两长壁上共有六个壁孔,每壁3个,呈对称式分布。壁孔较小,基本为半个墓砖大小,里面不见有遗物(图五)。后室后壁被破坏,且有盗洞,盗洞中有较多碎砖。 图四 图五 从残存的墓室来看,墓葬前、后室均为券顶,且四壁均为单砖错缝叠砌而成。前、后室底部用一层残断砖呈纵向铺设而成,前室墓底不见有排水沟。 二 出土遗物 M1因被盗扰,墓室内填土清理出较多的陶片,多为陶器的口沿、器底等。在墓底仍清理出残存遗物29件(组),有陶器、铁器、铜器、银器和装饰品等。其中陶器10件(组),银器7件(组),铁器5件,铜器5件(组),装饰品2件(组)。陶器有陶罐、陶钵和陶釜(图六)。银器有银手镯(图七)、银戒指、顶针、银簪。铁器锈蚀较严重,有棺钉和铁器。铜器有铜镜(图八)、铜钱和铜鐎壶,两枚铜镜均残,其中一枚铜镜为龙纹镜,有铭文,四组十六个字,隶书,正写阳文,字体有待于进一步处理辨识。铜钱保存较差,上字迹难以辨认。 图六 图七 图八 前室主要出土陶器,无明显分布规律,另有一件锈蚀严重的铜鐎壶。后室出土铁器、金银器和铜器,银戒指、银手镯位于后室中部中间,铜镜、银簪位于后室前部中间。 墓砖多残断,大小不一,完整的墓砖尺寸有38×16.5×6.5厘米,33×17×6厘米,35×18×7.5厘米。砖面仅见有三种纹饰,有菱格纹、“〉〉〈〈”纹,以及网格纹和叶脉纹的组合纹饰(图九、图十) 图九 图十 三 初步认识 人骨虽腐朽无存,但从后室出土银簪、铜镜分析,基本确认墓主为女性,且头部在后室前部,朝向墓道。 墓葬无明确的纪年资料,但墓葬出土釉陶钵、矮直口四系釉陶罐与郴州苏仙桥遗址[1]J4、青瓷钵(J4:6、7)、J10出土青瓷四系罐(J10:26)以及始兴县晋墓出土四系罐[2]形制基本相近,年代也大体相近。另后室墓壁有壁孔特征也具有湖南地区两晋时期墓葬特征,据此认为寺冲村M1年代为两晋时期。 渡头古城遗址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城址周边墓群的古聚落遗址,寺冲村M1的发现丰富了渡头古城遗址的内涵。墓葬出土遗物种类丰富,特征明显,尤其是出土陶器、青铜镜保存较好,为研究湖南地区两晋时期墓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遗址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8集,岳麓书社,2009年12月,第97页。 [2] 始兴县博物馆:《广东始兴县清理两座》,《考古》1991年11期,第104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