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9月,中国考古文博机构在境外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古迹维修已达十余项,其中绝大多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开展的新项目。开展工作的区域不仅包括与我国相近的北亚地区的俄罗斯、蒙古国,中亚地区诸国、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还包括距中国万里之遥的中美洲洪都拉斯和非洲的肯尼亚等国。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赴埃及和印度对埃及文明和哈拉巴文明的重要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以及进行中华文明和其他古老文明的比较研究的项目获准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立项。目前,正在积极筹划派专家队伍去埃及选择合作发掘的机构和遗址。同时,与印度实施的合作发掘即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外,考古研究所于今年秋冬季在北京举办埃及考古系列讲座,通过聘请从事埃及考古的国际权威专家,为即将开展的赴埃及考古进行知识和人才储备。 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文物局此前召开了赴外考古座谈会,目前已经实施赴外考古的国内各个机构汇报交流了各自的工作和今后的计划。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组织和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组织能够代表中国考古学界水平的团队,并加强“走出去”的计划性,力求达到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目的。 2016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专门单独接见了在当地进行考古工作的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及该所在乌兹别克斯坦从事考古发掘的同事一道参加了接见,并向总书记简单汇报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工作情况。这次接见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中国考古“走出去”的重视和支持,使全国考古学界备受鼓舞。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务求实效,不辜负总书记和院党组的希望,为提升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考古学研究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使我国从考古资源大国向考古研究大国、考古强国转变,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王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