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长征的壮举吸引了世界上无数的目光,受到世人的高度称颂。伟大长征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胜利的传奇,早已超越国界,为各国人民所传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的外国记者。他在《西行漫记》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长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美国作家海伦·福斯特、德国友好人士王安娜等人,在他们撰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续西行漫记》《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等作品中,都对红军长征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无与伦比的现代奥德赛史诗”。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也赞叹,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许多外国政治家、军事家、学者都为长征精神所折服,并乐意做长征精神的传播者。 众多国际友人还对长征经过的山川城镇、战斗遗址兴趣浓厚,他们选择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长征的艰辛。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9月携带全家人考察访问了长征经过的贵阳、遵义、安顺场、泸定桥等地。在娄山关他自豪地说:“我是登上娄山关的第一个美国人”,回国后写成《寻访毛泽东的长征路》,特别指出“要是对于长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对这个民族及其领导人的内心世界也就会有更多的了解”。1984年,76岁的索尔兹伯里来到中国,乘车走完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路线,随后写下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该著在美国出版后迅速引起全球读者的关注,目前已有多种语言的译本在数十个国家出版。今天仍然有许多外国朋友跋涉在长征沿途的不同路段,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长征、体悟长征。他们走进这段历史的同时,这段历史也在融入世界。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