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寻觅六朝建康城昔日繁华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楠 参加讨论

    建康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曾一度领先于东亚及东南亚各国都会,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430年,诃罗陁国使臣来到建康,在国书中如此赞叹建康城:“城郭庄严,清净无秽,四衢交通,广博平坦。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然而,由于隋灭陈后对建康城的“平荡耕垦”,其城池和宫室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京是一座典型的“叠压型”古都,历史上的新城总是在旧城的基址上建成的,使得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前,六朝的考古工作一直集中于地下墓葬的发掘和研究,直到21世纪初,钟山坛类建筑遗存、台城城墙、城壕以及道路、桥梁、水闸等文物遗迹的发现,使得笼罩在六朝建康城上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
    “钟山建筑遗址”反映都城礼制
    都城礼制建筑是古代礼制最为重要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之一,其中尤以宗庙、社稷和祭祀天地的坛类建筑最为重要。在南京钟山南麓的丛林中,就藏着一处南朝时期的大型坛类建筑遗存。主持该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根据建筑遗迹和出土文物的造型特征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初步确认为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95)所建的国家北郊坛遗址。学者认为,该遗存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北郊坛遗址。
    该遗址占地2万多平方米,沿着山体向上依次是三号区、一号坛、二号坛。沿着紫霞湖东侧石阶拾级而上,半小时后,记者来到了一号坛的所在地。一号坛,正南北方向,坛面近乎方形,其北面依山,东、南、西三面分别从高向低建造5道石墙,各石墙之间填以细砂、小石片和纯净的黄土,构成错落有致的4个坛层。在祭坛表面,还有一个民国时期修建的水泥碉堡。
    “在一号坛平坦的坛面上,还用纯净的泥土和砂土堆筑了4座边长10余米的小台,各台基本上都作方形覆斗状。”贺云翱告诉记者。
    二号坛则位于一号坛之北,位置比一号坛高出10余米,其筑坛方法几乎与一号坛完全相同,只不过体积比一号坛要小得多。三号区的附属建筑区位于一号坛南面50多米之外的山坡上,顺坡而设,平面略作长方形。
    该遗存于1999年被发现,于2000年被考古发掘,后以“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的名称,全票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然而,其“北郊坛”的定性在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学锋于2006年发文推测,其是当时寺院中用来受戒和埋藏佛具的“戒坛式土塔”。2006年,该遗存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升后从“钟山坛类建筑遗存”更名为“钟山建筑遗址”。
    2015年,《钟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目前已基本完成。未来,这里将建成六朝祭坛遗址公园,除遗址本体展示外,还将对外展示考古发掘与相关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