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初,2015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正式出版发行。纳入新版 《大典》 的文博行业职业有 9 个,分别是考古专业人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讲解员、考古探掘工、文物修复师、古建琉璃工、古建筑工。 1999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 《职业分类大典》。与 1999 版大典相比,新版 《大典》 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表述更加专业、规范。比如,1999 版中文物鉴定和保管人员(现为文物藏品专业人员) 的工作包括“鉴定文物的真伪、价值、质地、年代、功用等,区分类别,划分等级,分别入藏” ,这种表述繁琐且不全面,现在改为“进行文物藏品鉴定、定名及定级” ,既规范又简明。 文物修复师定义中的“研判”特指研究和评估,言简意赅。 二、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版大典对讲解员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讲解员不仅文博单位独有,旅游部门管理的景点、民政部管理的烈士陵园也有讲解员,新版大典要求讲解员能够编写讲解词,策划组织专题讲座、流动展览,还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考古专业人员在原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会编制考古计划,能评估地下、水下遗存。考古探掘工强调“修复”能力,不仅能整理出土遗存,还要能拼合、加固和修复残损遗物。文物修复师不仅强调动手能力,还要能够编写修复档案。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要具备编制文物现状调查报 告、保护方案、行业规范及技术手册的能力。 三、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和行业特点。比如要求讲解员不仅要会因人施讲,还要提醒观众保护展览及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等环境。近年来,我国水下考古发展迅猛,队伍日渐壮大,新版大典中考古探掘工的任务就增加了水下考古工作过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增加了 编制保护和修复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保护规划,这与国家文物保护的法规要求是相契合的。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描述摈弃了不合理的修复观念和不规范的传统做法,删除了“复制”的字眼, “组焊”的修复方式也不再使用,这些都是与国际修复行业接轨的体现。 四、更注重发挥文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功能。比如,文物藏品专业人员进行文物藏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提供咨询服务。考古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包括提供文物保护或展示咨询服务。 (记者 冯朝晖采访整理) (2016年1月8日第5版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