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满釉支烧龙泉文房瓷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信息网 萧卫基 参加讨论

    满釉支烧工艺,亦称满釉裹足支烧工艺。意在使瓷胎经过通体施釉之后入窑烧造,出窑器物包括底足部分的瓷胎完全被釉漿包裹,仅在器底留下细小支钉断痕的一种特殊烧造工艺。
    满釉支烧工艺始见于汉代低温釉陶器。至三国两晋时期支烧工艺开始出现在原始青瓷之上。隋唐时期釉陶采用支烧工艺已较为常见。及至晚唐、五代,南方的越窑开始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工艺烧造皇家贡瓷:秘色瓷。随之而来,满釉支烧工艺在北方耀州的黄堡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宋代以后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各著名青瓷窑口烧造官窑贡瓷的显著标志。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的青瓷产品,通常以历代宫廷供皇家使用的金银器、铜器、玉器、料器和漆器为仿造原型。瓷胎通体施釉,烧成之后器物光洁圆润、底不露胎。由此可见,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的宫廷贡瓷,充分满足了皇家御用瓷的高度审美需求以及高规格的使用要求。产品主要用途:祭祀时使用的祭器;皇家寺院的佛前贡器、礼佛仪仗手执的礼器;宴飨时使用的酒器、茶器;宫廷陈设器、文房用器;制药炼丹时使用的容器、盛器;香道、花道使用的香器、花器;宫廷嫔妃、宫女使用的化妆品盛器等等。
    五代以后的宋金时期,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贡瓷的窑口以越窑、耀州黄堡窑、宝丰清凉寺窑、汝州张公巷窑、禹州钧窑等著名窑口为主。南宋则以杭州郊坛下官窑、老虎洞修内司官窑为主。彼时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工艺烧造的青瓷产品几乎成为官窑瓷器的代名词。宋代龙泉窑,尤其是南宋以后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的青瓷产品则由于存世数量极少,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而名不见经传。这也是龙泉窑青瓷千百年以来一直被视为民窑产品的重要原因。近年以来,在民间藏家手中陆陆续续发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的青瓷标本与实物,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龙泉窑成为南宋以后传承前朝御用青瓷满釉支烧工艺的重要窑口之一。
    龙泉窑粉青釉柿形洗(图1)
    典型的文房类小型笔洗。外形以柿子为模本塑造,寓意“事事如意”。器物通体施粉青釉,器底随形无足。窑工根据柿形洗的器形特点采用满釉四足支钉支烧,这种巧妙的支烧方法与宋代其它著名青瓷窑口相比较,是非常少见的工艺实例。
    柿形洗与柿形水盂(图2)
    尺寸相当,是为同一组文房器具的标配器物之一。此类文房用器不仅设计精巧、烧造工艺更趋完美,与北宋汝、官、哥、钧异曲同工,堪称宋瓷之翘楚。龙泉窑粉青釉柿形水盂(图2)柿形水盂为文房类小型器物。外形以柿子为模本塑造,寓意“事事如意”,与图1相映成趣。柿形水盂采用覆烧法内置三足支钉支烧,支钉痕被隐匿在器腹之中。敲掉支钉以后,成品通体光洁无痕,更加凸显龙泉窑支烧工艺成熟精湛,无懈可击。此法被认为是龙泉大窑、溪口窑独创的支烧工艺而闻名遐迩。此水盂外形小巧圆润、盈盈可握,不仅实用、亦可把玩。
    龙泉窑青釉鸡心形鸟食罐(图3)
    龙泉溪口窑支烧粉青釉瓜楞形鸟食罐(图4-1)
    支烧橄榄形鸟食罐(图4-2)
    南宋龙泉溪口瓦窑垟等窑场也发现采用支烧窑具生产小型文房用瓷。溪口窑与龙泉大窑不同的则是部分仿金银器皿,做工精细的官窑瓷器则大多采用紫金土作为瓷胎原料,烧造黑胎或铁胎的青瓷器,白胎青瓷相对少一些。溪口窑烧造的鸟食罐形式多样:瓜楞形、橄榄形、鸡心形、莲花形、圆罐形、圆桶形、浅盘形不一而足。此类小型器物多为满釉裹足支烧或覆烧而成,外形各异,争奇斗艳。足见南宋时期养鸟斗雀的市井民俗之风早已深入到皇宫大内之中。鸟食罐的需求量之大从龙泉窑丰富的青瓷产品中可见一斑。历史上北宋官窑、汝窑、钧窑、南宋官窑、修内司官窑,以及所谓的传世哥窑等烧造的宋代宫廷御用瓷,几乎都采用器底施满釉的裹足支烧工艺烧造。近年来龙泉大窑、溪口相继发现采用支烧工艺烧造的瓷片标本和支钉标本,这对研究龙泉大窑和溪口等处窑口是否曾经烧造过“官窑”青瓷提供了线索;尤其是龙泉大窑,民间采集带有支钉痕的瓷片和支具标本相对多一些。通过这些标本对了解宋代龙泉窑烧造官窑瓷器和所谓“传世哥窑”的问题有极大帮助;同时也可以了解龙泉窑借鉴其他窑口的支烧工艺,使其传统工艺技法得到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龙泉溪口瓦窑垟曾经是烧造宋代龙泉官窑铁骨瓷的重要窑口。在此之前的考古发掘并没有获得与传世哥窑相似的实物标本,也没有发掘到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宋瓷的器物标本。仅发现了少量带支钉的窑具标本。但是,世界各地博物馆珍藏的传世哥窑器物,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满釉裹足支烧工艺。所以瓦窑垟是不是烧造传世哥窑的宋瓷窑口,还有待更多出土的实物证据来支持。溪口瓦窑垟如今发现了带有支钉痕黑胎青瓷器物、瓷片标本和支具标本,无疑填补了这项空白。至于传世哥窑釉面呈现的文武开片、金丝铁线等特征从何而来?瓦窑垟窑址的遗存依然无法解开这个谜题。因为,所谓传世哥窑的文武开片和金丝铁线现象并非器物与生俱来的特征。不同釉质的龙泉青瓷出窑以后,釉面经过后期处理大都可以展现出类似官窑或传世哥窑的特征。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龙泉诸窑采集的各种支具和支钉痕,宋代官、汝、哥、钧各著名窑口曾经采用过的支烧工艺和各种支具,在龙泉窑都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应用。部分文房类小件瓷器的支烧工艺和支具,在龙泉窑还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支钉标本作为支烧窑具出现在龙泉大窑、溪口瓦窑垟等处,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领域的大门。迄今为止,发现南宋龙泉窑青瓷采用满釉支烧工艺烧造的产品主要是器形较小的文房用瓷。例如:小型笔洗、水盂、小圆洗、各式小型花瓶、各种不同用途的鸟食罐等等。支烧方式分为:器物内置支具覆烧与器物底部外支具仰烧两种。但是除了采用传统的圆饼状支具以外,龙泉窑还创新了支烧器形较大器物时使用的仰钟式杯形支具。龙泉窑的支钉形式通过支钉痕断面观察,基本与北方青瓷大同小异。有圆钉、小圆钉、芝麻锃钉、异形支钉等多种形式。每个支具的支钉数量各不相同,通常为三至六个不等(图5)。烧造外形尺寸较大的盘洗时则采用直径更大、支钉数量更多的支具支烧。
    南宋龙泉窑各种支钉、支具标本(图5)
    南宋龙泉窑采用支烧工艺的瓷片标本(图6)
    目前,龙泉大窑、溪口等中心窑址被发现带有支钉痕的瓷片和支烧窑具标本相对较少。本文所示的器物和标本亦非常有限,并不能代表龙泉诸窑的全貌。满釉支烧工艺是宋代烧造官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也是龙泉诸窑曾经烧造贡瓷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些龙泉诸窑的瓷片标本和支钉标本亦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