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1972年由云南博物馆与江川县文化馆共同对李家山进行发掘,清理27座墓葬,出土1300件文物,“牛虎铜案”便是从此次挖掘的24号墓穴中出土;1992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江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发掘,清理58座墓葬,出土2200件文物。1994年中日合作发掘一座墓葬。李家山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虎铜案”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1992年第二次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有一件战国古滇国立牛铜葫芦笙,通高28.2厘米,该件葫芦笙的音斗部分仿葫芦形状制作,器体正面开有5个孔,背面开有一个孔。孔内原应插有竹管,出土时已腐朽无存。上部为曲管,曲管上开一个小孔,并于顶部焊接一头小牛形象。牛呈站立状,角长而内翘,长尾拖于地,显得恬静而可爱。好像小牛是从器底一直攀爬上来,至顶部时由于重量的作用而使得器管自然弯曲。造型之奇特,构思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古滇国青铜乐器中,吹奏类乐器以葫芦笙为主。笙是中国古乐器之一,属“八音”中的“匏音”。云南许多民族皆以葫芦笙作为乐器。文献记述葫芦笙始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唐大中(847-859)年间,“夷部乐……有葫芦笙”。唐代樊绰《蛮书》载南诏(今云南大理)“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新唐书·南诏传》:“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对釂。”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葫芦笙两江峒中乐。”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葫芦竹,攒竹于瓢,吹之鸣鸣然。” 以葫芦为笙斗,细端穿孔接一长管为吹口,接管长25厘米左右。笙管黄枯竹制,有四至八管不等,长9-90、管径1-1.5厘米,环列并微穿葫芦腹部,以蜡固定。每管靠近葫芦处开一按音孔,下端透空为底部按音孔,插入葫芦内的管上嵌有长2厘米、宽0.2厘米的竹制或铜制簧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