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锦阳关:齐长城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杰 张清俐 参加讨论

    齐长城莱芜段历经两千多年,雄姿犹存,蜿蜒起伏在莱芜北界的崇山峻岭之间。其中,锦阳关是齐长城三大关之一。4月底,记者跟随莱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莱芜市文物局)办公室原主任宋继荣探访了锦阳关及其周边齐长城遗址。
    感受齐长城盘山绕岭的气势
    跨过莱芜市雪野湖,再前行几公里,锦阳关就在眼前了。远远望去,一座巍峨宏阔的明清式建筑矗立眼前,这就是新建的锦阳关关楼。关楼北侧有一块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锦阳关”的石碑。路边有一巨石,上刻“锦阳关”三个繁体漆红大字。离巨石不远,就是登临关楼的阶梯,拾级而上,登上关楼,极目远眺,豁然开朗。
    宋继荣介绍,原锦阳关为石筑券拱门,高6米,门洞宽4米,进深8米,门上方在长2米、宽50厘米的青石上刻有“锦阳关”三个大字。锦阳关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军事要塞,故在其周围的险峻山峰或制高点上修筑城堡等,居高临下,便于防御。附近有四指山、胡多萝寨等多处遗址。
    清咸丰十年,清政府重新加修锦阳关一带的齐长城。1938年,日军侵华时,锦阳关毁于战火。关址现为省道242公路占用,关址东700米处的山头上有烽火台遗址,俗称烟火台,烟火台为距离锦阳关最近的制高点。站在山巅,可以一览无余俯视锦阳关及南北的山川,便于发现敌情。宋继荣说,齐国在此地设立烟火台,储存烽火设备,成为重要的警报场所。山头周围有环墙遗址,东至鲁地村北,有保存较好的锦阳关东便门。
    走下关楼,伫立垛口,向东远眺,齐长城已失去了当年的雄姿,但是从那残留的城墙碎石形成的沉沉一线上,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齐长城蜿蜒起伏、盘山绕岭的气势。
    转身向西望去,与东部齐长城较为破败的情况不同,关楼西侧的齐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纵目远眺,齐长城在西侧的山脉中蜿蜒盘旋,数千米城墙从关城一直伸向山顶,一眼望不到尽头,似一条巨龙在青山中舞动。
    修建巧妙利用地势
    齐长城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在建筑工艺上也有其特点。突出体现了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山区多用石筑,有的是全部用石头砌筑而成,凡在丘陵和平原地带,则用沙土或黏土夯筑而成。宋继荣告诉记者,探访莱芜段齐长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点。
    莱芜段齐长城的修建巧妙利用地势,随地势的升降就地取材,修建了一条巨大的防御城墙。莱芜境内齐长城沿线青石山与沙石山交错出现,山上散落着较多的青石和砂石块,为修建长城提供了便利条件。锦阳关西侧尚存两处采石场遗址,其中一处位于锦阳关西城墙以南,现在已经成为农田,另一处位于长城岭上,城墙之阴,形成一个采石坑,山顶东面,暴露着一层层夹土的石灰岩,极易开采,城墙石上遗有采石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楔窝。
    丰富的筑墙资源,为建墙提供了便利,也体现了两千多年前高超的建筑水平。宋继荣说,齐长城的修建采用了多种建筑方法。比如,逢石建石墙,采用了毛石干垒法、压缝法等;逢土采用夯筑法,建成土墙;逢高山悬崖,采用凿山成墙法、悬崖代墙法等,从而形成了单石墙、单土墙、石土墙、双石夹土墙等墙体。总体来看,齐长城建筑虽然不精细,但运用了多种建筑技术,是我国土石建筑不可多得的标本,有些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齐长城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防御功能,但今天的齐长城对深入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建筑乃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旧貌换新颜
    齐长城莱芜段沿北界横跨4个乡镇、35个村庄、200余座高山峻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齐长城沿线大部分地区人们生活十分困难。近年来,莱芜当地政府为改变齐长城沿线荒山穷村的落后面貌,对齐长城沿线的山水和村庄采取了封山造林、兴修水利、旧村改造、修乡村公路、建自然生态园等措施,过去的“人家今日似荒村”的旧貌,现在变成了村村通公路、排排村房、层层梯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过去的穷山恶水现在变成了青山绿水,建成了11个大旅游区,如锦阳关房干生态景区、雪野湖景区、黄石关一线五村景区等。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莱芜段齐长城出现了部分墙体坍塌现象。为此,莱芜市政府本着抢救性保护的原则,主要抢修了锦阳关的东门,青石关的东丰山、西山和北门洞,还在锦阳关新建了复线锦阳关楼,莱芜在齐长城沿线村庄建立了保护小组,并在重要关口设立了保护标志碑,使齐长城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为齐长城增添了活力,旧貌换新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