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张清俐 张杰:钉头崖探秘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泰山西麓的泰安与长清边界处,东西起伏的山峦之间有一片南北狭长的平原,当地人称之为张夏谷地。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在这里穿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也曾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留下了被后人称之为“长城铺”(现名长城村)的齐长城关隘遗址,反映此处作为军事防御要塞的重要性。
    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华松辅以地图所示介绍说,作为泰山地区的重要关隘,齐因地制宜,设关防障寨于长城铺。在长城铺西南、东南两个方向的五花岩山和大寨山都是海拔超过600米的高山,两山山体呈正“八”字,长城铺正处于这个“八”字的顶端,这里设防便可与两侧山体构成一道三面环绕的防线。敌军若越过南面界首高地北下进入防线前方这片开阔地,即等于钻进了“口袋”,进入兵法所称的“天牢”中。如记者所见,在地图上五花岩山、长城铺、大寨山形成半碗口状,可以想象,占据碗口之防的齐军在军事上无疑处于有利战场态势。
    据张华松分析,长城铺原依托谷地附近水利工程的“巨防”而建,在铺东侧面谷地中还遗存一段夯土长城(巨防),长约10米。据《山东长清县地名志》记载,长城铺村东原有一个长城阁子(关口),是齐鲁两国交通要道,建筑宏伟壮丽,分三层,高十余米,因年久失修,于1965年被拆除。
    自长城村东,齐长城翻越过大寨山、北顶山,即到达齐长城长清段终点——钉头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自北顶山至钉头崖间的长城是现存齐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在泰安当地学者李继生带路下,记者一行沿泰山南的环山路由东往西,再折北上,就来到这段齐长城所在的长清、泰安交界处北马套村。钉头崖即在北马套村的村北。不过,现在行走在公路上,很难注意到两侧的长城遗址。
    路西侧的城墙遗址保存相对完好,底宽6—8米,顶宽5—7米,高3—4米,长约1600米,双面墙体由块石堆砌规整。“这段保存相对完好,可能是因为这里长期以来人迹罕至,没有遭到人为破坏,是最‘原汁原味’的一段齐长城。”夕阳之下,站在齐长城之上放目远眺,这条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只能见其龙身,却一眼望不到龙头龙尾。如果继续追寻,隔着公路以东的齐长城又走向何处了呢?李继生指着远处的一座陡峭耸立的山头告诉我们说,那里就是长清段的尽头,钉头崖了。
    1996年11月5日,齐长城考察队也曾在钉头崖这里追寻齐长城进入泰山山脉之后的走向。关于泰山地区的齐长城,史料多有记载,如《泰山郡记》称:“泰山西北有长城”;《括地志》载:“缘河历泰山北岗上”;《泰山道里记》也称:“起平阴之防门,缘泰山北岗……”但是在实际的考察中,考察队员却别有发现。队长路宗元在自己的考察日记中记录到,“我们大约走了不到千米,忽听后面有叫喊声,并见后面的来人边喊边大步追来。”来人告诉考察队,前面没有长城了,前面的山叫钉头崖,海拔七八百米,与摩天岭相连。
    当地有个传说,因为这座山险峻非常,当年长城修到此地修不上去了,领工的人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于是监工将他的脑袋钉到山壁上,以此威胁修长城的工人。尽管如此,长城始终也没修上去。从此,这座山就叫钉头崖,也在当地流传着“长城修到钉头崖,一降四十里”的说法。
    此后,路宗元、李继生等考察队员在由钉头崖延山脊向泰山东北方向继续考察时,确实未发现遗迹。“直寻到15公里之后的大药乡北长城岭上,才又找到遗址,这一发现与‘一降四十里’的民间之说大体吻合。”李继生告诉记者,原来齐长城并未经泰山主峰,自泰山西北,经泰山之阴迤逦东去,但城墙只修筑到泰山西北的钉头崖,其以东的老鸽尖、摩天岭、高山尖子、牛山口一带的“泰山北岗”,长达15公里没有修筑城墙,而是利用海拔八九百米的高山险峰代替长城城墙,并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主峰为屏障,步兵车阵无法进攻。像这样以山险代替城墙在整个齐长城防御结构里还有很多,其中以泰山长城和博山长城为代表。
    泰山两侧是齐鲁接壤地带,修筑于泰山以北的齐长城构成齐鲁两国分界线的一部分,即《管子》中所载:“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如今也是济南历城区与泰安市政区的分界线。在历城与泰安交界的大药乡北长城岭上,再次出现齐长城遗址。《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可以想象当齐长城修筑完成,齐宣王驭长城岭之上,俯瞰千里齐长城之雄伟的场景。据张华松分析,泰山地区的石砌长城应该修筑于战国中期,较之西段夯土长城更晚。其时,楚国向北扩张危及齐国南境,冈峦起伏的泰沂山区正处于齐之南越,以山代城的传统格局已不适应骑兵战的新形势,于是齐威王又修建了中段长城。尔后,齐宣王又对整座长城加以维修连成一体。
    数千年过去了,挺立在泰沂山脉的齐长城被世代当地人看作是齐鲁大地上的脊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