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寂寞的名人墓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汪晨 参加讨论

    在当下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中,很多历史文物和遗迹为经济的繁荣起着重大的作用,这是可喜的现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由温饱过渡到富裕和强大。可是历史文物的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它还有更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忽视和淡漠。如今在一派欣欣向荣和繁华热闹中,就有一些文物由于地利、天时等因素,在寂寞着,甚至到了消失的边缘,这就是散落在荒野的名人墓。
    我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人。说到桐城,都会谈及“桐城派”和“六尺巷”。六尺巷其实只是长百余米、宽两米的一处巷弄,由康熙年间的宰相张英的一首打油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成就美名,享誉全国。常有千里之外的游客慕名来访,就连国家领导人都来考察过。节假日不乏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盛况。可这六尺巷传奇的缔造者——宰相张英的墓有几人知晓呢?我一个月前和几位同乡一起去拜谒过。自桐城往西北山区行七八公里的崎岖山路,到龙眠山深处,向附近饭店打听后才得以到达宰相墓地。墓地的规模算是宏大,有羊、马等石像生,有四柱牌楼,有御赐碑等,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英墓在“文革”期间两次被炸,1983 年修复。2004 年墓前的石雕又被盗,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用滑轮、绞车、大卡车等工具作案。与其说是盗窃,不如说是装运更贴切。好在几个月之后就破案了,并追回了文物。大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荒凉,草凌石乱,山风起时有鸟兽的啼鸣。
    安庆是黄梅戏的发祥地,也是将民间小调唱成全国著名剧种的大师严凤英的故乡。毛主席说: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这段话就印在严凤英故居的影墙上。由桐城市双港镇县道向东行几公里到罗岭镇再走几百米,有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路口有宏伟的牌楼横跨马路。牌楼的正中是省黄梅戏学校校长、书法家冯仲华手书的
    “严凤英故居”五个大字,端庄厚重。故居的正前方是严凤英戏剧中人物的石雕像,裙裾款款,似随风而动。整个建筑是两栋五开间的民居院落,中间有四水归堂的天井,砖木结构。馆内文物摆放整齐,环境优雅洁净,有专人管理,每天按时免费开放。这座故居虽然坐落在山村,而且只是由乡镇级政府修建,却如此规范有序,生发着勃勃生机。作为国家4A 级的巨石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严凤英故居搭上了旅游经济的快车,也成就了一番人文风景,这当然可喜可贺。可是严凤英的墓地却又是一番景象。其墓地在安庆市中心的菱湖公园里。我去拜谒时,询问公园的工作人员墓地的具体位置。那人思索良久,还是回答我不知道。我有些寂寂然,甚是感慨。说实话,我去拜谒也是缘于严凤英儿子的一篇微博。原文记不住了,其大意是,他春节期间去安庆祭拜母亲,而大门落锁,只能翻墙而入。墓地杂草丛生,文物破败。怕以后自己老了不能翻墙,故拟将其墓迁至合肥……文字间真情流露,充满着伤感和更多的无奈。我去时是冬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公园里休闲的人不少。有一群老年人正聚在一起唱黄梅戏。我向其中一位司琴的老者打听后方得知墓地在公园东隅的黄梅阁中。黄梅阁四方临水,由一条石板小路进入。阁内有严凤英的石雕像,雕像的花岗石基座中安葬着严凤英的骨灰。小小的祭台上有两束塑料花,大约是时间太久,那花有其形而失其颜色了,只剩下枯白的样子。馆内的陈列主要是一些已经泛黄或是灰白的照片,还有陈旧报纸的报道文章。说实在的,没什么可看。望着湖面的一池净水和半池的残荷,以及这无人问津的黄梅阁,我对雕像深鞠一躬,心情颓废地回家了。
    回家后,我焦虑着这些没有成为旅游景点的名人墓所面临的问题,上网查寻一番,结果发现,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我的家乡,各省乃至全国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浙江绍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的诗画大家徐文长墓也是“大门紧锁,门口蛛丝密布,甚至能看见有人攀爬的痕迹,门口只留有一个文保所的联系方式”。还有心学大师王阳明、大诗人陆游
    等人的墓地都是国家级的文保单位,甚至就没有守墓人。再有江西的省级文保单位、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墓地。当地的村民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从前的辛弃疾墓有石狮、石马,规模很大,还有高大雄伟的仪门、神道牌坊,可容纳百余人,可惜现在这些古建筑都陆续被毁了。言辞中甚是惋惜和心痛。
    以上种种让我焦虑也让我思索。安徽省池州小城,只因杜牧曾在其地做过官,写过一首七绝诗《清明》,就打造了一处4A 级的杏花村人文风景区,对当地的经济文化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做法和经验是否在其他地方也可效仿?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被旅游开发,也应当由有关部门一起重视,及时地抢救和保护,以提升当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使其文化底蕴得以保存和彰显。
    一块红布做了旗帜,飘扬在竿头,我们欢欣鼓舞。可一块红布藏于匣中,那也蕴藏着历史的鲜艳,我们得铭记和受其熏陶,且不能让它被鼠咬虫蛀而消失了……
    (2016年1月15日3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