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陕西宝鸡 刘明科 去年4月,笔者会同几位老友到宝岛台湾旅行。这次宝岛之行的一个主要心愿,是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亲眼看看国宝“散氏盘”。这是因为它的“娘家”就在陕西宝鸡。然而,由于我们参观期间,散氏盘未予公开展出,渴望已久的打算还是落空了。展现在这里的散氏盘照片也只能是来自资料(图1),不免有点遗憾。 散氏盘以晚清时代的“四大国宝”而著称,康熙年间从陕西宝鸡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其出土地点虽有许多传闻,如“陕西凤翔”、“散国范围之内”、“大散关”、“大散岭嘅东面”等说法,但这些地方都在今日之陕西宝鸡区域之内。而且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夨(cè)散区域的逐步明晰,盘铭自身也就印证了这些说法之正确与否了。 盘上的铭文共357字,记载了周厉王时期,夨国侵扰散国的城邑,被散国打败后,便用田地向散国赔偿,划定田地的四至及封界,并最后举行盟誓的经过,内容相当于一篇土地契约。不仅是研究西周社会和经济的非常重要的资料,而且其铭文书体一直受到书法爱好者的青睐。然而,近百年来,受王国维把散国考证在陕西宝鸡大散关一带观点的影响,不但对散氏盘的具体出土地点解释混乱,而且对盘铭中所涉及的划分土地具体地点也说不清。甚至有的研究者把本是夨散接壤的土地纠纷,说成是夨国向散国赔偿了两块风马牛不相及的“眉田”和“井邑田”。 夨国与散国都是西周时两个较著名的方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两个方国的属地基本是以宝鸡地区的千河为界,今日千河右岸的贾村塬直到千河上游的陇县是夨国地盘,左岸冯家山水库以南的凤翔塬是散国与井国(郑)地盘。这就是夨国与散国发生土地纠纷的地理环境。也就是说,散氏盘铭文中涉及的散、夨两国的土地纠纷的具体地点应当就在这个区域。 散盘铭文中有四处非常关键,一是“用夨践散邑”。说明既然是散、夨两国的土地纠纷,散、夨两国的地界必然相连。二是“履自瀗涉,以南”,这是对散、夨两国分田环境的进一步细化。“瀗”这个字除散氏盘外无出处,只在《康熙字典》上有载:“《唐韵》《集韵》许建切,音献。水名。”再无更具体的解释。而散、夨两国区域内并不存在一条“瀗”水,能对上号的河流只有一条千河。说明瀗水非千河莫属。铭中说这次划分田地的起点先是过千水向南,可以看出千水的这段基本上应当是东西走向。三是“复涉瀗”,加上前面的“以西”,说明过了千河以后,又折向西,再次过了千水,这就表明了夨国划给散国的田地当在这段千河的两岸。而千河的这段应当先是南北走向,而后转向东西行,后再折向南,大体上当是“S”形走向。四是“左至于井邑封道”,说明这次作为赔偿划给散国的土地位于夨、散、井三国之交界处。西周时的凤翔塬(包括今陈仓区周塬镇区域)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南、虎、散、井四个方国,散氏盘上的这些铭文也与史料记载相符,说明散国在井国的北边。掌握了这四点,基本上就可以找到并确定夨、散分田的地点。 千河,古称汧河,发源于陇山,基本呈东南走向注入渭河。凤翔县以西的中上游区段与散国和井国不接壤。唯有汧河冯家山水库以南左岸的凤翔县长青镇与陈仓区千河镇一带,长度大约23公里,西周时北段当属于散,南段当属于井(郑)范围。千河右岸的贾村塬全是夨国的地盘,塬东沿的陡坡下就是千河,地理环境上不大可能与散存在土地纠纷。这个区段,最符合散氏盘铭文中所涉土地纠纷语境的当是冯家山水库以南右岸的沟那坡村、南湾村、北湾村,左岸的灵化村、铧角堡村这一大片土地。这一带的地理环境特征比较突出,基本上属于一个小盆地,千河在这里呈一个较大的“S”状走向,北湾村与南湾村的村名就与千河的走向有关。这里不仅地形限制了河流的走向不可能有改动,而且考古调查也证明,这一带地形较宽,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基本上保留了西周以来的地形地貌。2004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南湾村发现了一处秦汉时期的古代建筑遗址,发掘出廊道、便道、夯墙、夯土台基以及包括瓦当、板瓦、筒瓦、排水管、砖等陶制文物,显现文化底蕴深厚。说明南湾遗址起码在战国中期到秦汉还在使用,数千年来古人类活动就没有间断,并且保存完好。当是当年夨、散两国都看好的地方。 因此,散氏盘铭文中,夨、散分田的地点应当在千河左右岸的陈仓区北湾村、南湾村与左岸的凤翔县灵化村(今日冯家山火车站)一带(图2),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