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科技创新让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newdu 参加讨论

     
     
    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文化认同的标志,是体现国家软实力不可再生的资源。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进步已成为推动我国从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转变的核心要素。
    日前,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这项评选旨在宣传文物科技保护的创新理念和文物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文物、博物馆事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此前,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已经开展了三届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简称“创新奖”)评选工作,评出2004年度、2005 年度、2009年度创新奖共计26项。如今,这些曾经的创新奖的运行成果和推广应用情况如何,本期对2009年度部分创新奖给予特别关注。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研究与实践
    2015年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从全国100个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 荣获2009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的“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使面临永久淹没于长江水下的白鹤梁题刻重获新生,并带给公众独特的参观感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10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余人次,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对重庆乃至长江上游区域的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拓展了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题刻记载了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余年间长江涪陵段水文资讯、文脉传承、宗室溯源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 。
    2003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因正常蓄水位 175米,白鹤梁题刻将长久淹没于长江水下。保护项目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无压容器”创新方案对题刻密集区进行原址水下保护。通过净水平压系统使保护体内外水压平衡,系统随着长江水位的变化,自动调节和过滤江水,保持保护体内的题刻处于平压状态和水质透明。同时,水下廊道内的20多个参观窗口是由4厘米厚的双层航空玻璃制成,不仅能抵抗江水压力,而且受损坏后可及时更换,也能保证游客能清晰观赏到精美的水下题刻。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因创新科技而诞生,也就注定了其发展命运将始终与创新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运行时间的推移,在其保护和开放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如题刻保护体内水质出现周期性不稳定现象、保护体内滋生藻类和生物膜、水下照明系统光照不均匀等。为此,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启动了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体和水环境科学监测、白鹤梁题刻保护体灯光改造、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体交通廊道外防撞墩及禁航设施工程、白鹤梁题刻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课题项目研究,运用创新科技逐步解决了出现的系列新问题,确保了其运行的可持续性。也正是由于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使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运行以来文物状态良好,题刻观赏清晰,让观众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享受白鹤梁水下文化历史的美妙体验。这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程完全符合《威尼斯宪章》关于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观赏性和延续性的要求,节地节能,实现了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被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 (FIDIC) 评为“2015 年度工程项目优胜奖” 。 (曾友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