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文物是我国文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皮革主要组成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极易受到墓葬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皮革文物容易发生老化及降解,不易保存,因此皮革文物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物保护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首次成功将胶原蛋白类物质应用于出土皮革文物的加固保护,取得了可喜成效。 出土的皮革文物在北方地区极为少见。山东省沂源县东里东村出土的战国皮囊,尽管经历了长时间墓葬水的浸泡,皮革已十分糟朽,但由于数量稀少,非常珍贵。相对于现代羊皮纤维束,山东沂源县出土的战国皮革文物,纤维间的交联物质流失,仅仅松散地堆积在一起,失去了皮革原有的致密结构,空洞现象严重。微观形貌发生的巨大改变,也证实了该批皮革文物保存状况堪忧。如何将它们恢复原貌、延年益寿是保护者面临的一个难题。2011年3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受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委托,对该批皮革文物进行保护。 我国关于皮革文物保护的研究较少。国外保护工作者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脱水、PEG填充、冷冻干燥、加脂剂涂饰、有机硅填充等方法对饱水皮革文物进行保护处理。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改善文物外观,但保护处理后的文物色泽暗淡,外表发粘、油腻,易积聚灰尘、易霉变,且对文物保存环境要求高。 在采取保护处理措施前,课题组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现代科学检测设备,对战国皮囊的保存环境、形貌特征、材质、组成成分、制作工艺等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得知该文物属于皮革制品,种类为羊皮,经鞣制加工而成,在鞣制时使用了铁铝盐或石灰等材料。 面对濒危的战国皮囊,课题组认为“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最科学的。接下来的实验以动物皮为原料,制成与皮革文物具有同源性的皮浆作为加固材料,并在人工老化的羊皮革上进行加固试验。羊皮样品经人工老化后,强度极低,因不能承受拉力机夹具的压力(被压碎)而无法测试。而加固后样品的性能指标有了很大提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0.462牛/平方毫米和63.49 %。通过加固处理,皮浆有效补充了老化皮革流失的胶原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皮革损坏的空间结构及组成,改善了皮革的机械性能。 课题组在人工老化样品加固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材料配比,制定了加固保护工艺流程,成功实施了山东沂源出土战国皮革文物的保护。经保护处理的战国皮囊在提高皮革机械强度的同时,外观没有明显影响,达到了预期保护效果,为糟朽皮革文物的加固保护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