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教是基于日本民族固有的神观而发展起来的信仰。但“神道”一词始见于中国文献,为日本民族所用后发展为一种特有的思想文化形态,并演变成了民族神话、宗教和哲学,最终形成了神道教。“神人关系”是一切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而神道教正是通过其特殊的对“神”和“人”关系的定位,形成了其信仰中最本质的一些特点。 作为神道“经典文献”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准确说来,神道教是没有经典的,但其内容大多取自记录于《古事记》(712年成书)、《日本书纪》(720年成书)的相关神话部分。两书皆为官撰史书,编纂的目的在于巩固大化改新后刚刚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古事记》是用和汉混合体写就的,而《日本书纪》则是用汉语撰述的,其中的神代部分被称为“记纪神话”,书中创生故事除了有对天地形成、万物由来的叙述,对众神由来和人类出现的解释,更重要的则是对日本特色的“神人关系”的解释。记纪神话叙述了混沌世界中首先诞生的神是三位无形独性(阳性)神,由于此阶段阴性尚未形成,所以还不能创生万物;继三位“独化”的阳神后出现四对阴阳两性神,其中伊奘诺尊和伊奘冉尊(即《古事记》中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是创造日本列岛和岛上神(人)的创世神。此后,由这对神灵生出一个重要的神灵,就是治理高天原的天照大神,其孙(天孙)琼琼杵尊(番能迩迩艺命)则受命从天而降,开始在苇原中国(地上世界)开拓经营事业。 接下来的神话中,由神至人的转变引人注目。从理论上讲,天孙及其配偶还都属于神,但其后代鸬鹚草葺不合尊(神话中第一代天皇之父)则是日本神话中神制体系的最后一员,又是人制(王权)体系开始的第一员。天孙琼琼杵尊的其他后代及辅佐众神成为日本各地部落、氏族先祖。随着神话的展开,神道中的神开始有相对完整的谱系, 并延伸到了人间。可以说,日本人地位虽有高低,但都是神的后代,其中天皇被视为天照大神的后代,二战前更被认为是“现人神”,而日本其时也自诩为“神国”。 神道教中神、人在血缘上的联系是其民族血缘性的重要表现。神人关系作为一种难以改变的血缘关系,自然决定了现世中的日本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定位,即属于列岛诸神的后代,是效忠于天照大神后代——天皇的臣民和子民!从日本历史来看,这种神人关系起到了宗教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双重作用。在更深层意义上,这实际上也赋予了日本天皇制政治上的合法性。伴随而来的日本国民对民族国家和皇室的“忠诚”,则是在其他文明中无法找到的。这一点实际上也解释了“记纪神话”被堂而皇之写进官修史书的原因。 另外,神道教中神人也相互转化,即人在死后可以成神继续佑护后代家国。这些祖灵与现实世界并不隔绝,被认为是“隐性存在”,他们与记纪神话神代卷中的诸神组成了独特的神灵系统。这一神人关系的特殊性正源于神(祖灵)和人是祖先和后代的关系。神道教认为日本民众(低位神的后代)在人世忠君爱国实际上是众神辅佐天孙受命治理苇原中国的翻版;而众神灵则会继续关心佑护后代在现世更好地生活。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日本人的群体意识,并使之在从古至今的社会生活中处处表现出“集体主义”色彩。 因为神道中神人关系有相互依赖的一面,即“通过人对神的信仰和信赖,神对人的保护和维持而形成神人融合、神人相通、神人一体”,这种神人关系可以总结为“祭祀—佑护”模式,由于神和人间彼此血脉相连,形成了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日本传统中特别重视祭祀祖先(神)活动的原因。 神道教的宗教仪式可以说是一种祭祀制度,原始神道在佛教发生影响之前,其教义和仪式都相当原始,宗教化程度也很低,大化新政权(645年)建立后,在大臣苏我石川麻侣“先以祭镇神祇,然后应议政事”的建议下,神道祭祀之事被摆在国家政事之先。此后,经过政权的大力整顿和长时期的整合与完善,神道教的祭祀仪式开始制度化。日本神道学者认为,神道是崇尚“洁净”,忌讳“罪”、“秽”的宗教(“秽”不仅指污垢与不净,而且泛指一切非正常的“异态”,是造成神人隔阂、招致神怒、带来不幸的原因所在),遂形成以禊祓(禊是洗涤身体,祓是拂去尘秽)为中心的行为仪礼。 事实上,神道教认为肉体上的不净也意味着道德上的不净,而通过禊祓仪式,人可以重新洁净自己,涤除秽、罪,进而为神重新接纳。记纪神话的叙述显示,天照大神是由禊祓而生,素盏鸣尊则由禊祓而涤除罪恶,说明禊祓有明净自身和洗去罪恶的含义。经过宗教上的演绎,人只有先通过禊祓来祛除污秽、洁净自身,才能向神表示崇敬、让神息怒和祈求保佑;同时,神道教也认为所有不洁的东西(包括罪恶)都可以通过“禊祓”得到净化,甚至于死亡也被看作是一种“禊祓”,可以洗去一个人生前的罪恶,而死者仍可成神。这一仪式也证明神和人间关系的“亲密”:作为神之后代的“人”只须通过禊祓、祭祀,即可获得神(祖灵)的佑护。 从神道教的角度来看,神人间明确的血缘谱系使创生了日本诸岛和日本国民的“神”带有一种家国城邦守护神的色彩,而神道教中的神人关系也注定了神道在国家政治中起到巩固皇权、增强团体凝聚力甚或为军国主义张目的特殊作用,而这或许能解释日本文化中许多为我们所困惑的地方。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