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刘丽文 瓷粉盒,亦称香盒,是盛放妆粉、胭脂、黛粉,也用于盛放香料和香油,是古代妇女闺房中不可少的器皿。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中,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敷铅粉,就是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子,起到增白的作用。抹胭脂,将胭脂涂于两颊,使面部红润。画黛眉,就是用来描画眉毛的。化面靥,用胭脂在酒窝处点上两点,鲜艳美丽。贴花钿,在眉心贴花,叫“花钿”。描斜红,在太阳穴的两边各画上一个红月牙,称为描斜红。点口脂,用口红修饰口部的唇线,画出喜欢的唇形。唐代是我国最为富强的时期,女性的装束也富有时代特征,从唐三彩以及唐墓壁画上看到,女性面部施以浓彩。唐代诗词中也可看到“黛粉、胭脂、宝奁”等对女性妆饰的描述,说明女性化妆在唐代很普遍。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粉黛借代后宫诸女,并以此反衬杨玉环的美貌。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这些用于化妆的颜料,都需要用妆具来盛放,这样就产生了盒子,瓷粉盒在唐代已有烧制,南北各窑均有烧造,有青釉瓷、白釉瓷、白釉绿彩、青釉褐彩等各种不同的色彩。镇江博物馆藏唐代白地绿彩带盖“张”字款瓷粉盒2件(图1、2),为当地何家门唐墓出土。两件粉盒大小和造型雷同,通高5.1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6厘米;整器为四出莲瓣形;直腹、腹下内收、喇叭形圈足;盖面弧凸,以子母口扣合;盒盖面纹饰上均施绿彩。两件粉盒盖面纹饰有别,其中一件盖面为模印宝相花纹,另件盖面模印花卉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件粉盒的底部均有一“张”字款(图3、4)。这种在底部印有姓氏款的瓷粉盒宋代多见。如在镇江市火车站北宋墓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粉盒,底部印有“□家合子记”的戳记(图5);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也发现有北宋时期盒底部有“段家盒子记”“吴家合子记”,还有“许家盒子记”“蔡家合子记”等十多家作坊牌号。一家作坊的产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很快便有其他作坊建立起来,各家为宣传自己的商品,在器物上戳印姓氏名号,扩大销路,进行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唐代出土的瓷粉盒,一般见于女性墓,是女性闺房不可少的心爱之物,它伴随女性一生的旅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