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需要重视 虽然游客对名胜古迹的热情无法阻挡,但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有对文物的保护意识需要重视,这一点已经得到相关国际规定和国内文件的认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63号)规定:旅游、文物等部门要把依法保护文物、确保文物安全列入旅游景区质量标准管理体系。要定期对利用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开展旅游等开发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对可能造成文物资源破坏的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同时强调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要优先用于文物保护。 事实上,通过限流、限时等方式保护文物,在其他国家的类似景区早有先例。 埃及的国王谷吐特阿蒙法老墓中有精美壁画,需要恒温恒湿的精心保护,该法老墓限制开放时间和参观人数,每天100人次;意大利要求登比萨斜塔的游客必须分小组、分时段,每批只安排15人,在塔上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法国卢浮宫等也都采取了限量发售门票的方式,限制参观人数…… 媒体报道称,相比之下国内很多文物旅游景区出于种种考虑还未坚决采取长效措施控制参观人数,只是在游客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提醒和提高管理、安保人员数量等临时性措施进行应对。 限流是有效的保护手段 2014年国庆首日,西湖断桥彻底“沦陷”在游人的身影中;凤凰古城旅游火爆,城内大街小巷游客摩肩接踵。同年10月2日,故宫游客数量达到14.4万余人;10月3日,八达岭长城游客爆表,接待游客8.75万人;莫高窟游客数量更是突破了2万大关。 媒体报道时还使用了“沦陷”“火爆”“爆表”等抢眼的形容,使“人患”感受更为直接。只见人群不见景,不但令千里迢迢来看景、欣赏文物的游人旅游体验打了折扣,更令景区的文物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有评论认为,文化旅游火热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景区文物遭受涂抹、踩踏和损害;故宫的一些路面、台阶因游客太多而已磨损,甚至出现地砖坑洼开裂的状况;莫高窟洞窟内因大量游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观,呼出的二氧化碳使壁画产生酥碱、颜料变色;拍照时用的闪光灯会对木质建筑物、壁画、丝绸制品等高分子结构的文物造成损害。 专家称,实施景区限流,在短期内或特定节点,必然会影响景区收入。但从综合来看,限流是针对文物景点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可以提升景区观光体验,促进景区经济良性发展。 景区限流有效保护景区各类旅游资源和设备设施,有利于景区的合理运营管理。文物专家称,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经损坏,其后果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无独有偶,旅游专家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文物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文物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旅游开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旅游业在目前更多的是给文物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空气污浊、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游客的踩踏与触摸,小摊贩的围攻等等,不仅破坏了文物旅游资源的周边环境,甚至使这些宝贵的不可再生性资源遭受灭顶之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