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宁 丁恩洪 图中所示这枚花钱,直径6.2厘米,厚0.4厘米,穿径1.2厘米,重77.4克。正面钱文顺读“鲤跃龙门”四字,除了“跃”字为简体书写外,其余都是繁体。钱背面图案则是对面文深邃含义的阐释——波涛翻涌的黄河之上飞架一道龙门,左侧是一条飞跃之鲤,右侧是一条腾空翔舞的巨龙,跃过龙门的成功鲤鱼就可以仙化成龙,把奋力向上、战胜险阻、取得成功的深刻哲理表达得浅显而通俗。 据考,龙门是个地名,在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韩城县的黄河之间一个叫禹门的地方。传说这里还是大禹治水之地,有大山曾阻断黄河的通路,经劈凿后形成险要难越之河道。龙门地势险峻,古代文人墨客常有描述,李白有诗曾叹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尽黄河流经此地一泻千里的惊心动魄。“鲤跃龙门”更来源一则优美的神话。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以后又有辛氐《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海江大鱼聚集龙门下数千,上则为龙;不上点额暴腮。”(旧时以“点额”比喻应试落第),这大概应当是“鲤跃龙门”传说的最早之源。李白对此还有首无题五言绝句,“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半凡鱼。”作者反其意而用,对跃龙门之不成功者,极尽反讽冷嘲。所以在科举时代“鲤跃龙门”又有鼓励身处社会底层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艰苦努力而直达仕途的含义。 有关科举花钱的称谓名目很多,如“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一路连科、五子登科、文星高照、独占鳌头”等等,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科举制度及这些旧名目所代表的事物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唯有“鲤跃龙门”这种精神还能在现今焕发着一种积极进取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激励后进者迎难而上,努力去追求心中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此钱为雕刻而成,穿口四壁及钱肉部分都铲削得光洁明亮,正面四字挺拔深峻,凡有笔峰之处,均微细如芒;背面图案中的线纹异常清晰流畅,非雕刻不能有如此效果,无疑这应当是一枚范铸母钱的雕母花钱。不过正面“鲤”字的雕刻尚有一小点微疵,字面可见翻铸后因经常使用而呈现的磨损严重,已经看不清鲤字鱼傍“田”内的笔画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经放大镜下仔细观察,该处并没有动刀雕刻过的痕迹,这或许算是一个“小缺点”,但丝毫没有大碍,瑕不掩瑜。笔者曾查阅了一些花钱书籍资料,并未发现该钱的记录,不过在国内一些古泉交易网站上,曾有该种钱币成交记录。 (责任编辑:admin) |